首例mRNA TCR-T疗法破局!多线全失效的MSI-H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稳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3 20:38 1

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0年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局限性CRC生存率尚可,转移性CRC5年生存率仅约11%;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会引发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导致体细胞突变积累并形成新抗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0年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局限性CRC生存率尚可,转移性CRC5年生存率仅约11%;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会引发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导致体细胞突变积累并形成新抗原。

《Molecular Therapy》报道,Radium-1 TCR首次应用于1例林奇综合征(LS)合并晚期转移性MSI-HCRC患者。结果显示,治疗耐受性良好,患者虽为晚期但肿瘤稳定,治疗后生存期达6个月且超预期。此研究亦是首例基于mRNA的TCR疗法靶向实体癌新抗原的临床报告(NCT03431311),证实了该疗法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选择与希望!

▲截图源自“Molecular Therapy”

多线治疗失败也有转机!Rad-1 TCR-T 助MSI-H 结直肠癌患者病情与CEA双双稳定

该患者是一位42岁林奇综合征(LS)患者,确诊为结直肠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腺癌并伴肝脏转移。2015年底,患者因CRC接受结肠次全切除术,术后先完成4个疗程FLIRI-Vectibix方案(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亚叶酸钙、帕尼单抗)治疗,后又接受4个疗程FLOX-Avastin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贝伐单抗)治疗,但两种方案均导致肿瘤进展。

此后患者接受35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每3周200毫克,持续2年),期间肿瘤虽继续进展,但速度放缓;停用帕博利珠单抗2个月后,病情迅速进展(与肝转移性CRC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反应有限的临床数据一致),入组时肺部出现新病灶,肝脏广泛转移引发肝内胆汁淤积,门静脉受压致脾脏肿大、下腔静脉受压,胃肠道腔内、淋巴结及腹膜/腹膜后也发现转移。入组后6周内,患者接受12次剂量递增的镭-1(Rad-1)转染自体T细胞全身输注(详见下图)。

▲图源“Molecular Therap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结果显示:患者耐受性良好,输注后仅出现低烧等轻微副作用,未发生明显毒性。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监测4处肿瘤病灶大小,虽观察到混合肿瘤反应,但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完成10周后的CT,依据RECIST1.1标准,患者病情判定为稳定(图2E、表S1);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稳定(图2F,浅灰色框为T细胞治疗期,显示治疗前至治疗完成后6周的CEA定期检测结果)。此外,影像学显示治疗完成后至少9周内,病情进展减缓、疾病负担趋于稳定;结合患者此前二线化疗仅呈缓慢进展的情况,其生存率表现令人印象深刻(非个例)。

小编寄语

虽然,TCR-T疗法与CAR-T同属于T细胞疗法,但TCR-T疗法的靶抗原范围更为广泛,被视作对抗实体瘤战场上的超级利刃,蕴藏着巨大潜力!尤为令人振奋的是,TCR-T疗法创新性地开辟出一条“一箭双雕”的神奇治疗路径,在同时向癌症和病毒感染发起猛烈攻击时,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可行性。正因如此,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大胆尝试将TCR-T疗法应用于宫颈癌、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肺鳞癌、卵巢癌、三阴乳腺癌、滑膜肉瘤、黑色素瘤、食管癌等癌种的治疗。事实证明,他们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TCR-T疗法在这些癌种的治疗中大放异彩,无疑为癌症治疗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带来了全新的希望之光!

[1]Maggadottir S M,et al.Transient TCR-based T cell 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advanced treatment-resistant MSI-high colorectal cancer[J]. Molecular Therapy, 2024, 32(6): 2021-2029.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24)00225-9

本文为全球肿瘤医生网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来源:全球肿瘤医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