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露,是秋的留白,是时光写给人间的诗。当晶莹的露珠凝结成霜,鸿雁掠过天际,菊花悄然绽放,古人将这一时节的物候、情思与哲思融入诗词,让寒露不仅是节气,更是穿越千年的诗意对话。以下十一首诗词,带你邂逅寒露的万千风情:
寒露,是秋的留白,是时光写给人间的诗。当晶莹的露珠凝结成霜,鸿雁掠过天际,菊花悄然绽放,古人将这一时节的物候、情思与哲思融入诗词,让寒露不仅是节气,更是穿越千年的诗意对话。以下十一首诗词,带你邂逅寒露的万千风情:
一、物候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 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这是寒露的全景画卷:菊花初绽,雁群南飞,秋风扫叶,早霜催田。诗人以“松柏志”收尾,在萧瑟秋意中注入坚韧品格,寒露的清冷里藏着生命的力量。
2. 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月光下的寒露如珠玉缀满梧桐叶,清光滴沥,素彩生寒。“风摇愁玉坠”将露珠比作易碎的美玉,既写其晶莹,亦叹其易逝,暗含对时光流转的怅惘。
3. 左河水《寒露》
天高昼热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喝梨贝养脾肠。
——这首现代诗以直白语言描绘寒露特征:昼夜温差大,梧桐落叶,农民播种冬小麦,百姓以梨贝润肺养生。既有自然物候,亦含生活智慧。
二、农事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
4. 唐时升《园中十首·秋高寒露至》
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蠛蠓出阡陌,弥漫百步中。
舂者天将雨,硙者天将风。嗟彼旦暮间,安知造物工。
——寒露时节,旭日温暖,小虫飞舞。诗人观察到虫鸣预示风雨,感叹自然规律的玄妙,最终悟出“委运固穷”的处世哲学,农事里藏着人生智慧。
5. 屈大均《刈稻·其五》
秋分寒露一齐收,八月中旬九月头。
禾好不过霜降节,年丰绝胜丙寅秋。
——南方农事在寒露进入尾声,稻谷收割,丰收在望。诗句朴实无华,却道尽农民对天时的敬畏与对丰年的期盼。
三、羁旅篇:此心安处是吾乡
6. 白居易《池上》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凉风、寒露、衰兰、残荷,开篇便铺陈寂寥。“独立鹤”与“双飞萤”的对比,暗衬诗人孤独心境。酒醒后的怅然与秋景交融,尽显“诗魔”以景传情的功力。
7. 刘沧《秋日望西阳》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寒露时节,诗人登高望远,太行黄河的壮阔与古木苍苔的沧桑交织。“野花似泣”“寒露满枝”以拟人笔法写尽旅人负重的疲惫,时空感与悲情完美融合。
8.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虽未明写“寒露”,却以“碧云天,黄叶地”精准捕捉节气特征。上阕秋景壮阔,下阕思乡断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成为羁旅愁绪的千古绝唱。
四、闲逸篇:偷得浮生半日闲
9. 宋之问《初到陆浑山庄》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寒露时节,诗人归隐山庄,看夕阳破山,听栖鸟相随。“浩歌”与“栖鸟”的画面尽显与自然相融的逸趣,将节气寒意化为归隐的清欢。
10. 张九龄《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寒露洗净秋空,远山轮廓渐明。诗人在斋中静观天地,飞鸟眷恋晨光,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暗含对官场羁束的厌倦,秋景成为心灵的栖息地。
五、哲思篇:刹那即永恒
11. 邵雍《秋怀三十六首·寒露缀衰草》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寒露、衰草、凄风、晚林,勾勒萧瑟秋景。诗人由节气更迭联想到人类对永恒的追寻,以“子期死”的典故慨叹知音难觅,将自然观察升华为哲学沉思。
寒露如诗,诗如人生
十一首诗词,道尽寒露的万千面貌:它是自然的信使,带来雁鸣与菊香;是情感的载体,藏着离别与乡愁;更是心境的镜子,照见坚韧与超然。正如寒露凝结又消散,人生亦在聚散离合中轮回。愿你在这个寒露时节,能于诗词中寻得心灵的慰藉,在岁月里守住内心的温暖。
来源:让梦想起飞4273080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