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娃哈哈董事会一则公告让全网哗然:宗馥莉辞去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所有职务,从 2024年8月正式接棒到黯然离场,这位被宗庆后寄予厚望的 “接班人”,只撑了 378 天。
“你根本不懂中国人情世故!”
当年王健林对着想大刀阔斧改革的王思聪撂下这句话时,谁也没想到,多年后会精准戳中另一位 “企二代” 的死穴 —— 宗馥莉。
2025年10月,娃哈哈董事会一则公告让全网哗然:宗馥莉辞去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所有职务,从 2024年8月正式接棒到黯然离场,这位被宗庆后寄予厚望的 “接班人”,只撑了 378 天。
有人翻出王健林那句话感慨:“要是宗馥莉早听进去,也不至于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毕竟娃哈哈不是白纸一张,38 年积累的人脉、人情,才是比 900 亿商标更金贵的家底,可宗馥莉偏要拿 “美式规则” 当万能钥匙,最后赢了控制权,却输得一塌糊涂。
宗馥莉接盘时的娃哈哈,早不是宗庆后推着三轮车卖冰棍的小作坊了。从 1987 年到 2024 年,38 年时间里,这里攒下的不只是年销几百亿的生意,更是一整套 “人情体系”:跟着宗庆后打天下的元老拿着 “干股”,退休老员工能领额外补贴,合作二三十年的经销商过年能收到老宗亲自打的拜年电话。
可留美多年的宗馥莉偏不信这套。她一上任就喊着 “改革”,第一刀就砍向了老员工的饭碗。先是要求 6000 名员工把劳动合同转签到自己控股的宏胜饮料,接着直接取消了员工手里的 “干股” 分红 —— 要知道这些 “干股” 是宗庆后当年亲口承诺的福利,不少人靠这笔钱供孩子上学、给老人看病,有的老员工都拿了十几年。
“跟着老宗干了一辈子,小宗上来就翻脸不认人?” 消息一传开,几十名在职员工当场就炸了,53 名退休职工更是抱团找律师,把宗馥莉和娃哈哈一起告上了法庭,就为了要个 “股权回购无效” 的说法。有老员工在网上晒出当年和宗庆后的合影叹气:“我们认的是娃哈哈的情分,不是冷冰冰的制度。”
对经销商,宗馥莉更不客气。宗庆后时代,经销商就算偶尔销量不达标,老宗也会多给次机会,毕竟 “合作久了像家人”。可她直接搞起 “竞标制”,年销不达标就淘汰,连冰柜投放这种福利都改成招标。上海有个经销商跟着娃哈哈做了 20 年,突然收到终止合约的通知,气得在朋友圈吐槽:“以前逢年过节还能和老宗喝杯酒,现在小宗连面都见不着,这生意做得心寒。”
这时候再回头看王健林那句话,才明白有多戳心:宗馥莉满脑子都是 “规则至上”,却忘了在中国企业里,“人情” 才是黏合人心的胶水。那些被她当成 “改革障碍” 的老员工、老经销商,恰恰是撑起娃哈哈的 “基本盘”。
如果说动员工和经销商只是 “内部矛盾”,那争夺 “娃哈哈” 商标,就是宗馥莉栽的第一个大跟头。这个用了近 40 年的商标,光是品牌估值就超过 900 亿,AD 钙奶、营养快线这些老产品,每年就能稳稳贡献几十亿销售额,说是娃哈哈的 “命根子” 都不为过。
宗馥莉的算盘打得很精:把商标划到自己控股 51% 的杭州娃哈哈食品公司名下,这样品牌就彻底攥在自己手里。可她忘了,娃哈哈的股权架构里,杭州市上城区国资还握着 46% 的股份,而且有 “一票否决权”—— 这就是中国式商业里的 “平衡术”,可惜她根本没看懂。
2024 年底,当她在董事会上提出商标划转提议时,国资股东直接依据《公司法》驳回:“核心资产处置必须全体股东同意,这规矩不能破。”
宗馥莉不服气,一边找律师打官司,一边想绕开国资另起炉灶,结果今年 9 月被逼到绝路:内部文件显示,她只能宣布 2026 年起弃用 “娃哈哈”,改用新品牌 “娃小宗”。
这步棋几乎是自断臂膀。有行业分析师算过账,“娃哈哈” 这三个字的品牌认知度接近 100%,消费者买的不只是饮料,更是童年回忆。放弃这个金字招牌,等于把近 40 年的积累全扔了,从头开始和农夫山泉、元气森林这些对手抢市场。
更让她窝火的是,亲叔叔宗泽后还在这时候插了一刀。眼看宗馥莉要推 “娃小宗”,宗泽后立马推出 “娃小智”,宣称配方和娃哈哈一模一样,价格还低一截,短短几天就签了 153 个经销商。等于亲叔叔直接站到了侄女的对立面,明摆着要分一杯羹。
有网友调侃:“这哪是家族企业,这是家族‘内斗大赛’吧?”
可细想下来,要是宗馥莉当初能懂点 “示弱” 和 “让利” 的智慧,别把事情做那么绝,亲叔叔至于这么不给面子吗?王健林当初批评王思聪,不就是怕他太想证明自己的 “强”,反而把身边人都推远了?宗馥莉其实也一样,“宗庆后女儿” 的身份本就足够让她站稳脚跟,可她偏要靠 “夺权” 证明自己,最后把亲戚、元老都逼成了对手。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宗馥莉和国资、老员工、亲叔叔掰扯的时候,家里人又给了她致命一击。2025 年 7 月,香港高等法院突然收到一桩官司:宗庆后的三个非婚生子女,也就是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弟妹,把她告了,要求冻结 18 亿美元资产,还要追讨 150 亿人民币的信托权益。
这三个弟妹都是美国籍,他们拿出了宗庆后手书的委托书和指示,说这些资产本来就该有他们的份,可宗馥莉擅自转走了 110 万美元支付越南工厂尾款。9 月 26 日,香港高院驳回了宗馥莉的上诉,18 亿美元继续冻结,她的资金链一下就绷紧了。
这边家族内斗还没平息,那边心腹又出了问题。10 月 2 日,宗馥莉最信任的核心手下、宏胜集团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委立案审查,涉及的 189 家关联公司同步被查。虽然 5 天后解除了审查,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监管层的警示信号 —— 她之前的操作,早就引起注意了。
严学峰出事不是偶然。之前宗馥莉把娃哈哈桶装水的销售权,偷偷转到自己控制的迅尔城通公司,给原公司的结算价每桶才 2.75 元,远低于市场价,这波操作被不少人质疑 “利益输送”。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专门成立专班,查了股权转让、商标转移、资金跨境调动等四项内容,宗馥莉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
有人说 “改革总有阵痛”,可宗馥莉的改革,疼的全是别人,自己却没捞到好处。虽然 2024 年娃哈哈销售净收入同比增了 53%,创下十年最高增速,但懂行的都知道,这是 “砍成本砍出来的虚火”—— 淘汰低效经销商、压缩员工福利,短期数字好看了,可长期合作的根基全断了。
就像宗泽后评价她的那样:“锋芒毕露,刚愎自用,还没修成德行艺业就急于发号施令,这就是‘刚则易折’。” 宗馥莉满脑子都是美式管理里的 “效率”“规则”,却忘了父亲靠 “人情世故” 攒下的人脉,才是娃哈哈最抗风险的 “护城河”。王健林当初说的 “不懂人情”,放在她身上简直量身定做。
辞职后的宗馥莉没闲着,转头就全力推新品牌 “娃小宗”,主打无糖茶和矿泉水,还喊出 “半年铺货 50 万终端” 的目标。可这步棋,难如登天。
首先消费者就不认账。有网友刷到 “娃小宗” 的广告就吐槽:“喝娃哈哈喝的是小时候的味道,‘娃小宗’听着就像山寨货,谁会买?” 要知道,“娃哈哈” 的品牌忠诚度是近 40 年一点点攒下来的,想让大家转投新品牌,几乎要从零开始教育市场 —— 这可不是靠砸钱就能搞定的。
更要命的是,市场早就被对手挤满了。无糖茶赛道有三得利、东方树叶,矿泉水有农夫山泉、怡宝,就连元气森林这样的新品牌都占好了位置。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之前还暗戳戳补了一句:“不反对代工,但农夫山泉所有产品都不代工”,这话直指 2024 年娃哈哈委托今麦郎代工 12 亿瓶纯净水的风波,等于给宗馥莉的新品牌埋了个 “质量质疑” 的雷。
经销商更是不买账。之前被淘汰的经销商不说,就算还在合作的也持观望态度,有经销商直言:“去年被压了不少货,今年新品牌风险太大,先看看再说。” 一边是亲叔叔的 “娃小智” 抢生意,一边是老对手围追堵截,宗馥莉的新战场,从一开始就满是坑。
现在的娃哈哈,董事长位置还空着,新上任的总经理许思敏没啥名气,能不能稳住局面还是个未知数。有老员工在食堂里怀念宗庆后时代:“老宗当年再忙,也会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吃盒饭,逢年过节还会给家里有困难的员工发补助,这才是做企业的样子啊。”
回头看宗馥莉这 378 天的掌舵生涯,其实她不是不懂管理,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读懂中国企业的 “人情密码”。娃哈哈不是一张可以随便涂改的白纸,那些被她弃之不顾的 “情分”,恰恰是支撑这家企业走了几十年的基石。王健林那句 “不懂人情”,看似简单,实则道破了中国式商业的核心 —— 规则很重要,但人心更重要。
江湖不是靠“清场”赢的,是靠“摆场”赢的。你摆的桌子越多,坐的人越多,你的江湖才越大。
否则,再强的“独立王国”,也不过是孤岛一座。风浪一来,最先沉的,往往是那只最“干净”的船。
所以,宗小姐,别总想着“做自己”。有时候,学会“做别人想要的你”,才是真正的强大。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