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在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相似的人太多了,不过本以为能够再次出现一个“董宇辉”,没想到却因“知识分子的清高不该被流量裹挟”,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说实话,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董宇辉一样,能够让自己的人生规划的让人羡慕。
因为在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相似的人太多了,不过本以为能够再次出现一个“董宇辉”,没想到却因“知识分子的清高不该被流量裹挟”,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文|凌洋
他曾是东方甄选最被看好的“接班人”,凭借一张神似明星的脸和满腹诗书的气质迅速走红,然而他从顶流主播到口碑翻车,顿顿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我不认为我们应该为了销量而放下知识分子的姿态。”
2024年初,顿顿在直播中的这番发言犹如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彼时的他,坐拥数百万粉丝,是东方甄选除董宇辉外最受欢迎的主播之一。
然而这番被网友解读为“暗讽董宇辉商业化”的言论,让顿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曾经被誉为“直播清流”的他,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时间回到2022年,当时的顿顿以新人主播身份加入东方甄选,凭借武汉纺织大学本科、南加州大学硕士的学历背景,以及神似青年演员王鹤棣的外形,他很快在众多主播中脱颖而出。
在董宇辉因“玉米事件”暂别直播间的那段日子,顿顿临危受命,扛起了流量大旗。
他别具一格的直播风格,在带货间隙吟诗作赋、解读名著,让观众眼前一亮。
“这个主播不一样”成为许多粉丝对他的第一印象。在他的直播间里,商品可以成为引子,引出《诗经》中的句子,或是古希腊哲学的故事。
短短数月,顿顿的个人账号粉丝突破300万,单场直播观看人次稳定在千万级别,业内人士评价他是“继董宇辉之后,最有可能将知识付费与直播带货完美结合的新星”。
随着人气飙升,顿顿的直播风格开始发生微妙变化。曾经谦逊温和的他,渐渐在直播中流露出对“纯粹商业化”带货方式的不屑。
“有些东西,我是不愿意在直播间卖的。”今年3月,他在介绍一款护肤品时无意中透露,“选品不能只看销量,更要看它是否符合我们的调性。”
这番言论起初被粉丝盛赞“有风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观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语气也愈发尖锐。
在一场图书带货直播中,他直言:“我不想像某些主播那样,为了冲销量就对着镜头大喊大叫。知识分子的体面,还是要保持的。”
虽然没有点名,但网友心知肚明,这指的就是以激情带货著称的某些头部主播。不少铁粉开始感到不适,在评论区委婉提醒:“顿顿,你好像变了。”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今年5月的一场直播中。当工作人员提醒他某款产品销量不佳时,顿顿轻笑着回应:“没关系,我不在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本来就不该用销量来衡量。”
这句话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发酵。抖音相关视频点赞量突破十万,微博话题“顿顿知识分子清高”阅读量达1.2亿。
支持者认为他坚守了知识分子的底线,反对者则批评他“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如果没有直播带货这个平台,他的‘清高’又该何处安放?”一条高赞评论如此写道。
更严重的是,这番言论被解读为对董宇辉的含沙射影。毕竟,董宇辉正是以“卖货不说卖货,说知识和文化”而闻名。
面对舆论压力,顿顿选择了沉默,他的下一次直播推迟了三天,而直播间人气也随之下降了近三成。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顿顿及其团队开始尝试转型。他减少了文学经典的引用频率,增加了更多接地气的产品介绍,甚至开始尝试一些网络热梗。
然而,这种转变显得生硬而刻意。在一场带货智能家电的直播中,他试图模仿激情主播的销售话术,却因不自然的表达方式遭到群嘲。
“看着他都觉得累”、“还是回去读诗吧”等评论刷满了弹幕。
数据不会说谎,他的直播间平均在线人数从巅峰期的15万跌至不足5万,粉丝增长也几乎停滞。
与此同时,业内开始出现批评声音。某资深直播策划人在专栏文章中写道:“顿顿的问题在于,他误解了‘知识带货’的本质。知识应该是工具,而不是枷锁。”
纵观顿顿的崛起与失落,不难发现一个致命矛盾:他试图在商业逻辑与文人理想之间找到平衡,却低估了这条道路的难度。
董宇辉的成功,恰恰在于他完美地融合了这两种特质,既能引经据典,又能坦然面对商业本质。而顿顿却将二者对立起来,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
如今,重新回归直播的顿顿明显低调了许多,他不再高谈“知识分子风骨”,而是专注于产品本身的介绍,偶尔才会小心翼翼地分享一些文学感悟。
毕竟直播确实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也容易翻车,如何在保持文化品格的同时,不背离商业规律,才是顿顿应该面临的。
如今,他的经历为所有试图走“知识带货”路线的主播敲响了警钟。
在最新一场直播中,顿顿终于直面争议:“我曾经太过年轻,把姿态误当成了风骨。”这句话,或许是他为这段成长历程交出的学费。
来源:古人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