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滇西规模最大的核桃交易集散中心,正撬动全链产值超35亿元的大产业。这里不仅是云南核桃产业突围的关键落子,更是感知全省核桃市场脉搏的窗口。其背后,是一个传统产业通过构建现代化体系,让深山的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位置的转型故事。
2025年10月13日,《云南日报》关注永平核桃产业,讲述了永平通过构建核桃产业现代化体系,让深山的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位置的转型故事。
《云南日报》截图
全文如下
↓↓↓
从深山走向世界——
核桃丰收。 本报通讯员 字正张 摄
从滇中到滇西的广袤山林间,打果、运输、加工、交易……一条条因核桃而兴的产业脉络,正将山间的丰饶运往城镇。
在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滇西规模最大的核桃交易集散中心,正撬动全链产值超35亿元的大产业。这里不仅是云南核桃产业突围的关键落子,更是感知全省核桃市场脉搏的窗口。其背后,是一个传统产业通过构建现代化体系,让深山的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位置的转型故事。
变则通,小核桃闯出外贸市场
几年前,随着全国种植面积扩张,核桃市场供过于求,收购价连年探底。许多农户只能任由核桃烂在地里,核桃林逐渐荒芜。拥有158.7万亩核桃的永平县,如果不能从规模大县转变成产业强县,资源优势得不到体现,县域经济发展将受制于此。
2023年,永平县牵头组建大理州核桃外贸企业协会,积极出国考察市场、拓展海外客源。州、县两级精准提供业务指导,积极协调解决外贸企业备案办理、客户入境、出口退税、厂房提升改造等困难。
政策红利迅速转化为市场成果:2023年,永平核桃外贸收入5000余万元,较2021年增长10倍。2024年全县核桃出口额1.53亿元,占全省的73.8%。今年1至8月,全县完成核桃外贸出口1.09亿元,同比增长201.5%。永平县商务局副局长李志华介绍:“目前,永平县具备外贸进出口资质的核桃企业达24户,产品出口到阿联酋、吉尔吉斯斯坦、罗马尼亚、巴基斯坦、荷兰、阿尔及利亚、科威特等22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永平县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核桃),这颗深山坚果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世界。
云南核桃抱团发展,蹚出新商道
永平曲硐,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马帮铃声犹在耳畔,如今,借由核桃这一关键商品,一条陆上贸易通道重新流动起来。
在大理辛达贸易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将一箱箱核桃仁装上货车,21吨核桃仁经20天陆运将抵达格鲁吉亚;在永平天祥核桃有限责任公司,有着40多年核桃生意经验的马亮高介绍:“2024年,核桃仁的价格每公斤约为24元,今年每公斤上涨近10元,品质最好的‘尖白’出口价格达到了每公斤40元以上。”
近年来,永平县的核桃企业带着产品“走出去”参加各类农副产品国际展会,国外客商也频繁前来考察。收购季节,来自普洱、临沧、楚雄等地的核桃,纷纷向永平这个中心枢纽聚集。
在云南核桃(坚果)交易中心,14家入驻企业与协会通过场地直销、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推动云品出滇。2024年,该中心交易额达12.98亿元。今年,“新华·云南(永平)核桃价格指数”和“永平核桃产业数字化平台”的推出,标志着云南核桃产业在数字化与标准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全链升级,核桃产业焕新再出发
外贸的转型升级倒逼着产业链的整体重塑,永平县创新实施一产建链、二产补链、三产延链、金融活链的“四链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核桃产业全链条优化升级。
“云南核桃产自中高海拔山区,核心优势是纯天然有机。”永平县林草局副局长郑霞介绍,永平县持续强化“原产地”建设,通过抚育改造、精细化管理,已建成10万亩高标准基地。在品牌层面,全力推动有机认证,2024年完成国内有机认证116万亩、欧盟认证18.3万亩。
全县组建65个合作社和66支专业“采打队”,并组织5家“链主”企业进行订单保底收购,通过“双绑”机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2024年,永平核桃干果产量达19.85万吨,实现农业产值22.23亿元。
在加工端,全县共有52户核桃加工市场主体,建成21条初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核桃干果能力超6万吨。通过建设园区、完善配套,永平县成功引进了北京强佑、深圳寒暑科技等龙头企业,聚焦核桃油、蛋白产品、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领域,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拓展。
针对产业融资难题,永平县“政银企”融资对接,为核桃产业量身打造“坚果核心贷”“博南振兴贷”等金融产品,推出契合核桃外贸特性的“订单贷”“仓单贷”。截至今年9月,全县为核桃产业发放贷款6.4亿元,惠及6570户。
来源:永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