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观点从侧面反映出全球军备领域力量对比的变化,西方国家内部军工能力分化,而俄罗斯通过持续投入保持优势,这有助于推动世界军贸向多极方向发展,避免单一霸权主导。
俄罗斯军工评估机构近期公开一份文件,对国际主战坦克市场格局给出清晰定位,强调自家产品仅面对德国一个主要对手,美国早已脱离竞争行列。
这种观点从侧面反映出全球军备领域力量对比的变化,西方国家内部军工能力分化,而俄罗斯通过持续投入保持优势,这有助于推动世界军贸向多极方向发展,避免单一霸权主导。
这份文件出自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名为《全球装甲装备市场:领先者与落后者》,于2025年10月9日发布。报告直指北约集团成员中,仅德国豹式坦克具备短期内挑战俄罗斯主战坦克的潜力,其他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因生产中断,无法形成有效威胁。
美国艾布拉姆斯系列坦克的生产高峰期集中在1980年至1995年,此后国防重点转向其他领域,仅对现有装备进行技术维护,没有启动全新型号的批量制造。这意味着美国在主战坦克领域停滞近30年,依赖老旧库存应对需求。
英国情况类似,自1990年起终止新型重型装甲研发,挑战者系列虽在1993年至2002年对早期型号进行改造,但仅限于性能优化,没有建立新生产链条。到2025年,英国陆军坦克规模大幅缩减,难以满足现代作战要求。
相比之下,德国从1979年豹2坦克入役以来,坚持连续生产和迭代,目前正从A7型号向A8过渡,计划2027年实现全面战备状态,包括大规模列装和出口准备。这种坚持让德国成为欧洲唯一保持主战坦克制造活力的国家。
俄罗斯报告的这一承认,实际上源于对市场竞争的理性判断。俄罗斯主战坦克如T-90系列,凭借低成本和高适应性,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占有率高。
T-90从T-72基础上演进,融入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成本控制在西方同类产品的一半以下,便于批量出口。相比德国豹2A8的先进传感器和数字化指挥,俄罗斯产品强调实战耐用性,在叙利亚和乌克兰等复杂环境中积累数据,避免大规模损失曝光。
德国豹2系列的技术进步值得注意。从A1到A8,迭代焦点逐步转向电子化和防护提升。A8型号整合1600马力引擎,提高机动性;添加主动拦截系统,对反坦克导弹的抵抗率提升显著。
与A6相比,A8在顶部防护上加强,应对无人机威胁,但设计复杂导致维修周期长。俄罗斯T-14阿玛塔则采用无人炮塔,减少乘员风险,代表新一代思路,虽小批量生产,但信息融合能力强。
美国退出竞争的背景,与冷战结束后战略调整相关。艾布拉姆斯M1A1在1980年代强调贫铀装甲,提供高防护,但燃气涡轮引擎油耗高,不适合长途部署。1995年后,美国转向航空和网络战,仅通过SEP计划添加热成像和网络模块,库存老化问题突出。在出口市场,美国坦克售价高企,买家转向俄罗斯或中国产品。
英国挑战者系列的停滞,更显西方军工碎片化。挑战者2于1998年服役,乔巴姆装甲出色,但生产中断后,仅计划升级148辆至挑战者3标准,融入新炮塔。到2025年,英国依赖盟友供应,无法独立支撑大规模需求。这与德国形成对比,后者通过KNDS公司主导生产,2025年已向荷兰交付首批A8,扩展欧洲市场。
俄罗斯报告还指出豹2的挑战在于实战验证不足。虽设计先进,但缺乏全面战场数据。土耳其军队在2016年叙利亚行动中使用A4型号,损失超过10辆,多因侧后打击引发弹药爆炸。
乌克兰战场上,到2025年4月,豹2A6等型号损毁记录达数十辆,无人机攻击暴露弱点。这些案例流传广泛,影响潜在买家信心。俄罗斯坦克如T-80,在类似条件下通过烟雾干扰和快速机动,损失率低,市场信任稳固。
俄罗斯的优势还体现在出口策略上。T-90MS出口型添加西方电子元件,兼容多种标准,向印度和越南供应数百辆。
德国豹2需克服声誉问题,通过联合演习展示A8效能,如2025年与捷克合作测试,积累反馈。报告认为,若德国跨越实战和形象关口,能撼动俄罗斯地位,但短期内难实现。
这一观点的发布时机,与当前地缘形势相关。欧洲东部冲突持续,北约加强部署,俄罗斯边境压力增大。
这种竞争促进技术扩散,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取可靠装备,避免依赖西方高价产品。俄罗斯报告凸显自信,强调自家产品经受检验,而西方分化暴露短板。
俄罗斯这一承认,还隐含对北约整体实力的评估。集团内部,美国和英国退出生产,依赖德国输出,但后者产能有限。
目前,北约坦克总数虽多,但现代化程度不均。俄罗斯T-90M集成Kalina系统,与豹2A8数字化相当,但实战积累更丰沛。
整体格局中,俄罗斯凭借经验主导,德国潜力大,但需证明。报告发布后,国际讨论增多,德国内部推进测试。中国认为,这刺激军贸竞争,促进技术进步,避免垄断。
如今,报告引发媒体关注,德国未正式回应,但测试继续。俄罗斯或优化T-90出口,扩大影响。整体促进均衡军贸,中国观察中获益。
来源:罗马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