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9 月 20 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室里,总统佩泽希齐扬重重拍在桌上:"欧洲人既然要玩制裁,我们就陪到底!"
2025 年 9 月 20 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室里,总统佩泽希齐扬重重拍在桌上:"欧洲人既然要玩制裁,我们就陪到底!"
此决定宛如一枚深水炸弹,刹那间在本就暗流涌动的中东局势中激起千层浪,让这片土地的紧张态势愈发剑拔弩张,局势更加波谲云诡。
9月9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于开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签署《开罗协议》。孰料协议方定,伊朗竟单方面暂停该协议,此举如骤起波澜,似掀谈判之桌,着实出人意料。
这份旨在恢复核设施核查的协议,曾被视为伊核问题的 "破冰船",如今却成了欧洲制裁的牺牲品。
伊朗的愤怒并非无迹可寻。8月28日,英、法、德三国并未遵循伊核协议所规定的“分歧解决机制”,而是径直启动了“快速恢复制裁”程序,此行为无视既定规则,引发广泛关注。
9 月 19 日,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中俄提出的延长制裁豁免决议,9 月 28 日,2015 年前的对伊制裁全面恢复。
这些制裁如同枷锁,锁住了伊朗的石油出口、冻结了海外资产,更刺痛了这个中东大国的自尊心。
阿拉格齐在电视直播中语气冰冷:"当欧洲人用制裁大棒说话时,我们只能用暂停合作回应。"
依据伊朗新颁布的法律,任何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合作事宜,均需经由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审批。此举宛如半掩合作之门,为双方后续协作增添了诸多变数。
6 月 13 日凌晨,以色列战机对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发动 "果园行动",精准打击了地下离心机厂房。
随后两周内,美国无人机又对布什尔核电站发动三次袭击,造成冷却系统瘫痪。
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言人卡迈勒・瓦埃迪痛心疾首:"我们的浓缩铀库存被埋在废墟下,200 名技术人员受伤。"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伊朗 60% 丰度的浓缩铀产量因此下降 48%,但格罗西警告:"伊朗仍保有完整的离心机设计图纸,数月内即可恢复产能。"
这些袭击彻底改变了伊朗的核政策。议会紧急通过《核设施保护法》,明确将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与制裁挂钩。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伊斯拉米直言:"当核查人员可能成为袭击帮凶时,我们必须保护自己。"
截至 10 月 13 日,伊朗里亚尔对美元汇率跌至 1150 万,较年初贬值 37%。
德黑兰街头,面包价格同比上涨 210%,民众在超市外排起长龙。
为有效应对危机,伊朗政府于 10 月 5 日颁布货币改革计划。此次改革举措为从里亚尔中去除四个零,旨在稳定经济局势,积极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类危机。
新货币 "土曼" 将与旧里亚尔并行流通三年,但专家警告:"这只是数字游戏,根本问题是石油出口被切断。"
欧盟最新制裁禁止进口伊朗原油,导致其日均出口量从 250 万桶骤降至 80 万桶。
经济困境反而激发了伊朗的韧性。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德黑兰炼油厂视察时誓言:"我们将扩大与俄罗斯、中国的能源合作,用加密货币打破美元封锁。"
9月26日,伊朗与俄罗斯达成价值250亿美元核电协议,4个机组将落址霍尔木兹甘省。此协议签署,不啻为对西方制裁的有力回击,尽显两国携手同行、共克时艰之坚毅决心。
中东棋盘上的新对抗 在这场危机中,大国角力愈发激烈。
身为安理会轮值主席,俄罗斯态度鲜明,明确宣称“不承认制裁合法性”。与此同时,该国还向伊朗提供了 S - 400 防空系统,展现出其坚定立场。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 "反对单边制裁",9 月 30 日更直接批评欧洲 "破坏多边主义"。
美国则加大军事威慑。10月1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浩浩荡荡驶入波斯湾。与此同时,数架F - 35战机划破长空,于霍尔木兹海峡上空展开严密巡逻,局势因此更添紧张氛围。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放言:"必要时将采取一切手段阻止伊朗拥核。"
国际原子能机构陷入两难。9月15日大会上,格罗西发出警告,伊朗核设施透明度降低,会显著增加误判的风险,这一情况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但伊朗代表回应:"当核查人员成为情报工具时,我们只能选择自保。"
和平曙光在哪里? 这场危机的走向牵动全球神经。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的 "极限施压" 策略旨在迫使欧洲在制裁问题上让步,但可能引发更严厉的反制。
若伊朗进一步突破浓缩铀丰度限制,极可能招致以色列先发制人打击。当下,伊朗此举如触动微妙机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或令本就复杂的国际局势愈发紧张。
或许,即将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能成为转机。
当下,伊朗已正式提交加入金砖的申请。若获批,伊朗将步入更广阔的经济合作舞台,开启全新发展征程,有望借此在经济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书写崭新的发展篇章。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