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门诊里来了一位上班族,三十出头,脸色发白,眼睛布满血丝,一开口就咳个不停。他说自己没发烧,以为只是熬夜累了,扛了几天,谁知道越拖越严重。检查结果出来,是流感。就是那个大家一听就以为“会发高烧”的流感。
最近门诊里来了一位上班族,三十出头,脸色发白,眼睛布满血丝,一开口就咳个不停。他说自己没发烧,以为只是熬夜累了,扛了几天,谁知道越拖越严重。检查结果出来,是流感。就是那个大家一听就以为“会发高烧”的流感。
这几年临床上见得多了,流感的表现越来越“狡猾”了,尤其是换季的时候。天气忽冷忽热,忽干忽湿,病毒活跃得很,人的免疫系统却常常反应不过来。很多人以为不发热就没事,结果一查,已经是流感中招了。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趋势。
一提到流感,大家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大概就是:发高烧、浑身酸痛、咳嗽不停、躺在床上出不了门。但这种“标准模板”越来越不靠谱了。
不少患者,尤其是年轻人、身体素质还不错的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症状会被“压”得很轻,甚至连发热都没有。有时体温正常,但人就是觉得累,头晕脑胀,喉咙又干又痒,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还有一些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系统反应不如年轻人敏感,感染之后也可能没有剧烈发热,反而是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比如胃口变差、精神恍惚、心慌气短,乍一看像是别的病,其实就是流感。
每年秋冬交替,或者春天刚暖起来那几周,是流感最容易爆发的时间段。这个时候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变化频繁,人体的生理节律容易被打乱,免疫系统处于一个“适应期”。
再加上通风条件变差,人们活动范围从户外转向室内,病毒传播就更容易了。办公室、地铁、学校、商场——这些密闭空间成了病毒的“快递员”。
而且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异,就像换了个马甲继续作乱。去年得过,今年还可能再来一遍,不是叫“复发”,而是病毒变脸了,身体根本认不出来。
很多人觉得不发热就不是流感,但这个观念真的得改改了。临床上已经见到太多“无热型”流感,尤其是部分亚型病毒感染带来的表现轻微但传播力强。
如果最近你有以下这些情况,哪怕没有发热,也要警惕:
首先是持续性疲惫。不是那种加班一晚的累,而是连睡八小时都没用,醒来还是像被车撞了一样,提不起劲。这种无力感常常是病毒影响代谢和免疫反应的结果。
其次是咽喉发痒或轻微干咳,没有剧烈疼痛,却总觉得嗓子里像卡了点什么,清不干净。有些人甚至是晚上特别明显,白天还以为好了。
再者是鼻腔不适或流清涕,很多人以为是过敏性鼻炎,其实是病毒入侵鼻腔的早期反应。特别是流感病毒,也会从上呼吸道开始作祟。
还有就是轻微头痛或眼胀。这种症状并不剧烈,但非常烦人。尤其是早上起床或长时间对着电脑后最明显,有时候还会觉得视觉模糊。
第五种是肠胃不适。有些流感病毒会引起胃部反应,比如恶心、轻微腹泻、没胃口。特别是儿童和老人,这类“非呼吸道”表现更常见。
最后是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病毒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果。很多病人自己也说不上来就是“心烦”、“脑子转不动”,其实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这些症状一两个可能没啥,但如果集中出现三四个,就要小心了。千万不要因为没发烧就掉以轻心,耽误了治疗时机。
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感冒”,靠自己扛一扛,喝点热水、睡一觉就能过去。其实这想法挺危险的。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最大不同,是它的“攻击性”强。病毒入侵速度快、传播力强、全身反应明显,而且最怕它引起并发症。比如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诱发原有慢性病,比如哮喘、糖尿病、心血管问题加重。
还有不少人,初期症状很轻,没当回事,结果几天后突然高烧、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进了医院就直接上了呼吸机。这不是吓唬人,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案例。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孕妇这类免疫力偏弱的人群,一旦中招,发展速度比成年人快多了。有时候就是几小时的差距,病情就急转直下。
面对流感,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判断、早处理。很多人现在还在用“感冒药拖一拖”的思维,其实已经不适用了。市面上那些感冒药,大多数是对症处理,比如退烧、止咳、缓解鼻塞,真正能抑制病毒的,还是得靠抗病毒药物。
像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但问题是很多人拖到第三天才意识到自己不是“普通感冒”,这时候再吃,效果就打折了。
所以现在很多医生都建议,一旦有类似症状,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就尽早去医院做个流感病毒检测,十几分钟就能出结果。确诊了就及时用药,别犹豫。
疫苗还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虽然不能百分百防住感染,但打了疫苗的,即便得了流感,症状也会轻得多,恢复得快,基本不会重症。每年秋天接种一次,尤其是老人、孩子、医护人员、教师这些高风险人群,更不能省。
除了治疗,日常预防更重要。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洗手、戴口罩、注意通风这些老生常谈的事,其实真的是关键。别觉得麻烦,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戴口罩不是怕,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平时也要注意睡眠充足、饮食均衡、适当运动,保障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别熬夜,别暴饮暴食,别长期精神紧绷。这些看起来跟病毒没关系,其实关系大得很。
还有一点特别想提醒:不要滥用抗生素。流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它一点用都没有,滥用只会破坏身体菌群,增加抗药性,还可能导致二次感染。
别把流感当“小感冒”,更别等到病重了才后悔。换季病毒来得快、藏得深、走得慢,唯一能对抗它的,是你对身体的敏感和警觉。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高志敏.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与防治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8):661-664.
[2]李春花.无热型流感的诊断与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6):22-23.
[3]王立新.流感疫苗接种与群体免疫策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23(4):289-293.
来源:陈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