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山东法制报以《梁山县公安局杏花村派出所做实社区警务 警力“沉下去” 平安“浮上来”》为题,详细报道梁山县公安局杏花村派出所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筑牢平安梁山的基石,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新活力。
媒体聚焦
近日,山东法制报以《梁山县公安局杏花村派出所做实社区警务 警力“沉下去” 平安“浮上来”》为题,详细报道梁山县公安局杏花村派出所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筑牢平安梁山的基石,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新活力。
《山东法制报》报道
“喂,刘女士吗?我是社区民警王伟,现在您和孩子的情绪好些了吧?”近日,梁山县公安局杏花村派出所民警王伟对前一日刘女士因孩子不肯学习、沉迷手机导致矛盾升级的警情进行回访,通过结合孩子当日表现、手机使用习惯等,帮助刘女士一家制定了“手机使用公约”,还分享激发孩子做题兴趣的方法,化解了家庭矛盾。
家庭纠纷看似“小事”,却是影响社区和谐的“关键事”。近年来,梁山县公安局杏花村派出所以“矛盾不降温、服务不打烊”为工作理念,将家庭纠纷化解从“现场处置”延伸到“跟踪回访”,用细致入微的沟通技巧和持续跟进的责任担当,探索出“既解当下结,又疏未来堵”的“回访巧解”家庭纠纷特色工作法,将矛盾化解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以“小家”和睦促进“大家”平安,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社区民警的腿,是丈量民心的尺。”这是杏花村派出所社区民警王伟的口头禅。为摸清社区底数,他坚持“每日三巡”,早高峰在小区、公交站“听民意”,午间到社区物业办公室、九小场所“唠家常”,傍晚去小区广场“问需求”。小到谁家的水管漏水,大到小区因违规停车引发的冲突,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以前见警察总觉得‘有事儿才来’,现在王警官天天在小区转,谁家有难处喊一声,他比亲戚到得还快。”居民刘阿姨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王伟以“面对面”代替“键对键”,用“铁脚板”筑牢“连心桥”,把警务工作变为“主动介入”,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王伟的社区警务工作法在杏花村派出所得到推广,他们变“单向管理”为“多元共治”,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针对夏季溺水事故频发等安全隐患,派出所民警凝聚联动治理力量,联合社区、学校组建“防溺水宣传队”,通过社区广播每日早中晚三次播报安全提示,在微信群推送溺水案例和急救知识,在辖区水域周边增设警示标识,同时协调志愿者开展水域巡逻,形成“宣传+巡逻”的双重防线。面对用电安全问题,民警主动对接小区物业,建立“用电隐患排查台账”,对老化线路、超负荷电器设备逐一登记,联合物业向居民发放《夏季安全用电指南》,协助物业及时更换存在隐患的设备。针对独居老人安全,联合社区约定“每日一敲门”互助制度,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在高效回应群众诉求上,杏花村派出所建立“1小时响应、24小时核实、3工作日反馈”的工作机制,对问题第一时间对接处理。居民陈先生反映邻居占用自家车位,民警迅速协调解决,还特意打电话解释,让陈先生赞不绝口。针对某小区外污水淤积问题,民警联合社区、综合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仅用两天就完成清理,并协调物业建立定期保洁制度,让居民告别了“异味困扰”。围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民警跳出“发传单、贴海报”的传统模式,推广“反诈二维码”,居民扫码即可快速联系派出所,获取最新反诈资讯。同时,派出所组织力量每日在社区巡逻,结合真实案例“面对面”向群众讲解诈骗套路,让“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意识深入人心。如今,辖区涉诈警情环比下降30%,居民防范意识显著提升。
从“走街串巷”到“共建共治”,从“依法管理”到“温情服务”,梁山县公安局杏花村派出所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在方寸社区里筑牢平安梁山的基石,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新活力。
来源:济宁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