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续20余天的阴雨,让山西的秋田成了“泥潭战场”。玉米穗在枝头生霉,轮式收割机一进地就陷轮,农户蹲在田埂发愁的画面,成了当前秋收最揪心的景象。作为深耕农业一线数十年的从业者,我深知这场“抢收抢种保卫战”,拼的是技术精准、动作迅速,更暖在人心相连。
连续20余天的阴雨,让山西的秋田成了“泥潭战场”。玉米穗在枝头生霉,轮式收割机一进地就陷轮,农户蹲在田埂发愁的画面,成了当前秋收最揪心的景象。作为深耕农业一线数十年的从业者,我深知这场“抢收抢种保卫战”,拼的是技术精准、动作迅速,更暖在人心相连。
从技术层面看,应对“湿困”必须精准施策。土壤含水率已超30%,轮式机械接地压强不足,陷田风险极高,此时履带式收割机就是“主力军”。全省1403台履带机全部上阵,其接地面积是轮式机的3倍,能轻松穿梭泥泞田块,每天每台可抢收30亩玉米,比人工效率高50倍。对机械仍难进入的洼地,需紧急改造现有设备——给轮式机加装三角履带或额外驱动轮,能将陷机率降低60%以上。
抢收只是第一步,烘干是阻截霉变的关键。刚收获的玉米含水率常达35%,堆在一起6小时就会发热生霉,而黄曲霉素毒性堪比砒霜,既损粮更伤人。如今全省630台烘干机24小时连轴转,每小时可烘干粮食2000吨,农户只需凭身份证就能就近免费使用烘干点设备,这是最实在的技术保障。没有烘干条件的农户,农技人员会指导他们用“网袋离地码垛”“铁丝笼悬挂晾晒”等土办法,配合鼓风机加速脱水,同样能有效防霉变。
秋种不能等,抗湿播种技术是明年丰收的基础。针对冬小麦适播期推迟,我们推广“浅旋灭茬+沟播镇压”技术,既破除土壤板结,又能减少播种深度差异。吕梁等地还给出每亩100元的播种补助,同步推广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让农户敢种、放心种。
技术之外,最动人的是“人粮共守”的温情。长治上党区的泥泞田里,党员志愿者和农户一起弯腰掰玉米,再接力扛到田埂;翼城县2300人的帮扶队,3天抢收10万亩秋粮,裤脚沾满泥巴却笑容坚定。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620个烘干点、1403台履带机联系方式,就像一张张“救命符”,让农户在雨夜里能找到求助方向。中央4.84亿元、省级4000万元防灾资金陆续到位,更给这场攻坚战注入了底气。
眼下,雨停的间隙就是战机。田埂上,履带机轰鸣着抢收,烘干房里热浪滚滚,农技人员踩着泥巴指导播种,这些画面交织成山西秋收的最美图景。农业从不是靠天吃饭的被动等待,而是技术护航下的主动出击,更是危难时守望相助的温暖接力——这,就是丰收的底气所在。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思考,相关案例素材均来源于公开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含含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