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金MBA遇见沃顿:一场跨越万里的全球思维进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3 14:59 1

摘要:跨越 12 小时时差,飞行10,000 公里,近 70 位高金MBA同学在国庆假期齐聚费城,走进世界顶尖学府——沃顿商学院。红砖校园与现代化教学空间交织,厚重历史与前沿思维在这里相遇。

前言

跨越 12 小时时差,飞行10,000 公里,近 70 位高金MBA同学在国庆假期齐聚费城,走进世界顶尖学府——沃顿商学院。红砖校园与现代化教学空间交织,厚重历史与前沿思维在这里相遇。

在为期四天的紧凑课程与跨文化交流中,同学们直面全球商业的前沿议题:从AI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到资本市场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再到普惠金融与非财务目标的探讨。课堂上的思维激荡与小组讨论的火花,不仅刷新了同学们对商业与管理的认知,也让大家切身体会到跨文化交流与多元视角的价值。

沃顿之行,是一次紧凑而充实的学术体验,也为同学们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

DAY1

AI:从工具到战略

第一天上午的Program Welcome热烈开场。沃顿方项目负责人John Zhang对高金MBA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接下来几天的课程安排与沃顿的学术传统。

首日的的两门核心课程围绕 AI 与创新展开,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方向。

➤ AI-Enabl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Raffi Amit 教授以Netflix、Tesla、阿里巴巴等案例展开,展示了AI如何从“效率工具”演进为“商业模式的驱动者”。他提出的 “What、How、Who、Why” 四维度框架,帮助大家理解在数字时代,商业模式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战略选择。


多位同学在课后分享,这门课程让他们意识到未来竞争的焦点不再只是产品或技术,而是能否通过AI和数据真正形成护城河;也有同学提到,这一框架也能迁移到企业研究中,为判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提供新的视角。

➤ The Role of Generative AI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Christian Terwiesch教授引导大家重新审视创新的过程。他提出“创新竞赛”的概念,强调在多轮筛选与生成式AI的辅助下,创意产生与筛选效率大幅提升。课堂上的小组练习,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完成创意陈述,不仅激发了挑战精神,也让同学们体会到协作与快速迭代的重要性。

有同学表示:“生成式 AI正在重塑我们的职业定位,我们需要从执行者转变为AI的‘指挥官’和‘策展人’,价值在于提出正确的问题、甄别输出并进行整合。

通过这两门课程,大家普遍感受到——AI不再只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是决定企业战略走向和创新机制的关键变量。首日课程也让同学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未来的商业领袖,需要既懂得技术逻辑,也能设计组织机制,把创新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

晚上,Opening Night Reception 正式拉开序幕。红酒、笑声与跨文化交流,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不少同学提到,晚宴中的表演和交流氛围让人印象深刻,“既有跨文化交流的兴奋感,也有重逢同窗的亲切感”,这也成为沃顿之行的第一份美好记忆

DAY2

战略:看清竞争的本质

第二天的主题聚焦于战略与竞争优势:

➤ Business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Nicolaj Siggelkow教授从企业定位与竞争优势展开,通过西南航空等经典案例,强调企业竞争的本质在于客户的支付意愿与成本之间的平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联想到中美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差异,指出美国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竞争,而不是陷入完全同质化的价格战。同学课后分享:“选择不做哪些市场,往往比选择进入哪些市场更重要。”

➤ Innovation Strategy

Rahul Kapoor教授则以“柯达破产案”为切入点,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案例教学。他引导大家从不同CEO的角色出发,分析其背后的决策逻辑与限制条件,并通过多回合讨论,逐步上升到“企业基因”的层面——过往的成功、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业务切换的成本,往往决定了创新推进的难度。同学课后表示:“我们都认同创新的重要性,但真正让组织转型并产生可持续成果,比想象的要难得多。

在教授与同学的交流中,大家对战略和企业基因有了更深理解。Nicolaj教授提到,美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表现受三大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水平、行业中的定位以及企业本身,而其中定位往往起决定性作用。Rahul教授则提醒大家,企业的过去成功、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转型成本,是解读企业战略抉择时不可忽视的三重因素

午间的大合影,定格了同学们专注学习后的笑容,也记录下这段难忘的课堂时光。

DAY3

资本:投资逻辑与社会责任

第三天的课程主题聚焦于资本与价值创造。

➤ Value Creation in the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Kevin Kaiser教授以WeWork等案例阐释了增长与价值之间的差别。他提醒学生:增长不等于价值,优秀的投资机构创造价值的方式,是通过改善现金流、优化资本回报,而不是盲目扩张。课堂比喻“滑雪者与滑雪板者”,让大家印象深刻——卓越企业需要同时容纳深耕与探索两种思维,管理者也要平衡效率与创新 。

课堂的另一个启发在于领导力的讨论。Kevin Kaiser教授坦言自己在无数估值案例中“没有一次算对过”,这种坦诚让大家意识到,价值创造的关键品质是认知谦逊与开放心态。

有同学分享收获,真正的价值评估不是数学计算,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组织能力。它要求我们保持认知谦逊,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这种思维转变对于未来的投资决策和商业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 The Strategic Value of Social Impact

下午的课程则把视角转向影响力投资。Tyler wry教授强调,影响力投资不同于传统ESG或企业社会责任,其核心是意图性、数据驱动与行业贡献。课堂案例讨论了一个帮助社区学院学生转入四年制大学的创业公司。尽管其转化率高于行业基准,但风险在于缺乏毕业率支持,可能导致学生债务困境。

同学们在分析中逐渐意识到,社会目标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张力,需要通过明确的衡量指标和长期跟踪来平衡。

课程结束后,大家走进宾大校园。红砖与玻璃交织的建筑群,既展现了常春藤的厚重历史,也象征着开放与创新的精神。在Locust Walk的Split Button雕塑前,同学们感受到跨界融合的寓意;而 LOVE雕塑与富兰克林雕像,则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契机和共鸣点。

参观校园让同学们感受到:国际视野不仅是走过多少国家,而是能否在不同文化中识别共通的商业智慧。在沃顿的学习与漫步之间,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全球本土化”的教育理念,以及跨文化合作在未来商业世界中的必要性

DAY4

社会:创新金融与收官时刻

最后一天的课程围绕创业金融与资本市场展开,为本次沃顿之行画上了句号。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Finance of Innovation:

David Wessels教授讨论了早期初创企业的估值逻辑。他指出,与成熟企业相比,初创企业缺乏稳定的财务报表与现金流,因此传统DCF模型或市盈率难以适用。更多时候,投资人需要结合市场前景、产品潜力和团队执行力,在不确定中做出判断。同学们普遍认为,这门课让他们认识到早期投资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对未来趋势与团队潜力的深度理解。

Non-Financial Goals in the

Public Capital Markets:

David Muste教授指出,上市公司的表现并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指标上,治理结构、环境责任和社会目标等“非财务因素”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考量。随着ESG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企业的价值衡量正在从单一财务回报,拓展为综合性的长期影响。

课堂最后的讨论中,大家形成共识:创新金融不仅关乎数字与模型,更关乎愿景与责任。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上市企业,财务只是发展的一个维度,真正的价值要结合战略远见、社会责任与治理结构来综合评判。

最后的Celebratory Dinner里,气氛温馨,很多同学说:“四天太短,但会影响未来很长。”


沃顿之行,不只是四天的高密度课堂,更是一场关于战略与技术、资本与社会的同频共振。

知识会随时间沉淀为方法,方法会在岗位上长成能力。

期待大家把课堂上的火花,点亮各自的行业与团队。

内容来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


高金项目火热招生中…

SAIF MBA,,,

高金MBA项目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EED,,,

高金EMBA项目

高金:国际一流师资团队如何打造?

交大高金与美中关系委员会共同主办2025年“中美经济二轨对话”

高金教授多篇论文入选2025欧洲金融协会年会,严冬获Review of Finance最佳非投资论文奖

高金成功主办外滩大会见解论坛 共探AI赋能金融产业落地新路径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来源:商学院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