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画面中素颜戴鸭舌帽的她低调端坐于阶梯教室,实则已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级非全日制EMBA学员,就读“场景新消费”方向,同班同学还包括羽毛球世界冠军谢杏芳。
10月12日,“戚薇在北大考试被偶遇”的热搜将明星与高端教育的关联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画面中素颜戴鸭舌帽的她低调端坐于阶梯教室,实则已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级非全日制EMBA学员,就读“场景新消费”方向,同班同学还包括羽毛球世界冠军谢杏芳。
这份成绩背后,是北大光华EMBA严苛的准入门槛——不仅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还需闯过包含英语、数学、商业答辩的自主面试,且对申请者的行业影响力、企业管理背景有明确要求,部分需推荐人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校友群体早已超越娱乐圈,涵盖李宁集团创始人李宁、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等商界领袖,形成跨界交融的精英网络。
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从 1999 年招生至今,项目学费从“天价”持续攀升至如今的水平,且校友网络已形成强大的资源聚合效应,华南校友走访捷顺科技等跨行业交流活动频发,凸显“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生态价值。
更关键的是,光华EMBA构建了融合东西方智慧的课程体系,以厉以宁、刘俏等学者为核心的师资团队,结合美国Kellogg商学院的全球领先研究成果,在跨国谈判、组织管理等领域提供前沿教学。
支持者因此认为:“能考进去、读下来,本身就是能力的证明”,毕竟8年以上管理层工作经验、全英文学习适应力等隐性门槛,早已筛除非实力申请者。争议背后,实则是北大光华EMBA多重核心优势的集中体现。
第二,跨界校友网络形成资源闭环。5000余名光华EMBA校友与8000余位Kellogg联盟校友叠加,覆盖商业、体育、娱乐等多领域,华南校友走访企业等活动更将人脉转化为实际合作机遇。
第三,灵活模式与实践导向适配高端需求。每月集中授课兼顾工作与学习,商业答辩、案例分析等课程直接对接管理实践,如“场景新消费”等方向精准契合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当公众的讨论从“凭什么能读”转向“读出来能带来什么”,或许更能看清高端教育的本质——它既是能力提升的课堂,也是资源聚合的平台,而明星学员的加入,不过是这种多元价值的生动注脚。
来源:史海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