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续阴雨天气让秋收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在临邑县翟家镇和德平镇,政企携手开展的“跨界”助农行动初见成效。从工业生产线改造到现代农业设施升级,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粮保卫战正在全面展开。
连续阴雨天气让秋收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在临邑县翟家镇和德平镇,政企携手开展的“跨界”助农行动初见成效。从工业生产线改造到现代农业设施升级,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粮保卫战正在全面展开。
在翟家镇,4500亩已收获玉米因空气潮湿面临发芽、霉变风险。危急时刻,山东卓越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工业烘干设备紧急改造为玉米烘干线。“我们通过和下游客户沟通,将订单推后10天,全力投入设备改造。”公司总经理李冰介绍。技术团队仅用30小时就完成改造,将进料口、传送带进行加宽加固,使原本用于碳素材料生产的烘干线成功“转型”。改造后的生产线实现24小时连续生产,日处理能力达200吨。翟家镇政府同步组建志愿服务队,摸排农户烘干需求,统筹调度运输车辆,并协调企业将烘干费用控制在每吨30元的成本价。“我们合作社的20多吨玉米得以及时烘干,损失降到了最低。”临邑秋华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社员段希华欣慰地说。
在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现代化的农业装备正全力应对阴雨挑战。面对泥泞的田间条件,农场迅速组织履带式收割机投入作业,通过“分段收割、集中脱粒”的方式提升抢收效率。“以往连续阴雨时,粮食堆放容易发热,如今从收割到入库最快只要12个小时。”粮仓管理员董庆国介绍。
目前,农场3条烘干线正全天候运转,每套设备日处理能力达400吨,依托智能温控系统,可将玉米含水量快速降至安全标准。与此同时,农场还利用无人机开展“飞防+播种”协同作业,技术人员根据实时墒情精准调控播种深度和密度。农场内2万平方米的晒场也面向散户开放,提供公益性烘干服务,日均可处理潮粮300吨。
“面对连续降雨天气,我们必须确保群众收获的粮食不因霉变受损。”翟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傅鹏表示。两地政企携手,构建起全方位的秋粮保护“防雨网”。在德平镇,富民农场化身“作战指挥部”,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气象、墒情等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撑。截至目前,该农场已完成2.1万亩玉米抢收,秋种进度超40%。“我们已建立‘监测-预警-响应’闭环机制,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农场负责人魏德东表示。而在翟家镇,山东卓越总经理李冰也表示将根据需求适时增开备用生产线。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