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告诉特朗普“不怕打”,虚张声势的美国,紧急给关税战灭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10:28 1

摘要:2025年10月10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白宫外草坪,一段长达三分多钟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视频中,特朗普面色凝重,用极少见的强硬语气宣布:自11月1日起,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商品,在原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加征100%的关税。

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自中进口的特定商品加征100%关税。这条消息在北美时间上午释放,震动了全球市场。

就在这之前,中刚刚出台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一个信号释放,另一个回应紧跟,火药味迅速蔓延。

2025年10月10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白宫外草坪,一段长达三分多钟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视频中,特朗普面色凝重,用极少见的强硬语气宣布:自11月1日起,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商品,在原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加征100%的关税。

这不是传闻,不是讨论,是直接抛出的行政命令口径。

信息一出,交易大厅震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迅速下挫,标普500指数盘中跳水,纳斯达克指数带头领跌。三大指数的曲线几乎在一分钟内全部拐头向下。

早盘交易量急剧放大,量化交易程序开始批量触发风控指令。多个资产组合紧急调仓,机构投资者集中做出止损决定。当天开盘不到15分钟,整个纽约证券交易所弥漫着高度紧张情绪。

政策意图模糊,打击效果明确。市场对“不确定性”极度敏感,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撬动千亿级资金出逃。全天交易过程中,美国国债收益率开始下行,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指数短暂冲高后迅速回落,反映出资金正在转向避险方向。

就在股市大跌途中,特朗普再度通过社交媒体发出补充声明。他表示,美国正在重新评估与中的高层接触安排,原计划在本月底APEC峰会期间举行的双边会晤,“没有理由继续推进”。

这一表态极具冲击力。此前,外界普遍预期中美领导人将在韩国庆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上会面,试图稳定双边关系。特朗普的表态等同于对会谈窗口直接“关门”。

资本市场再遭重创。午盘后,美股跌幅进一步扩大。截至收盘,道指跌超600点,标普下跌超过2.3%,纳指跌幅接近3%。全日市值蒸发规模接近2025年以来的第二大单日损失。能源、军工、科技板块跌幅居前,苹果、英伟达、波音等公司股票遭遇大宗抛售。

与此同时,油价也出现剧烈震荡。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先跌后涨,反映出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预判分歧。芝商所VIX恐慌指数当日上涨逾30%,创半年内新高。

这一连串波动,源于特朗普一个人发布的视频。

市场舆论迅速发酵。CNBC的头条以“关税惊雷击穿投资底线”作为标题,彭博社则用“关税令市场退潮,企业陷入恐慌”描述当日情况。

但一件事显而易见:白宫尚未同步配套任何关税清单,也没有商务部、财政部跟进发布细则。换句话说,政策发出后,执行路径模糊,效力真假难辨。市场先跌为敬,政府还没动作,投资者已经受伤。

多个美国行业协会迅速发出反应。全国零售联合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商会等纷纷警告,此举将重创美国中小企业,影响圣诞节前的物流与消费季备货计划。一些制造商则担忧关键元件被纳入关税清单,导致供应链无法按时交货。

舆论迅速撕裂,官员保持沉默,市场跌声一片。从10月10日上午发布视频起,到当天收盘,美方内部没有任何正式机构发布政策配套文件。特朗普以一人之声,令全盘震动。

中方回应释放信号

10月12日,北京时间下午,中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外界关注的美国加征100%关税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作出回应。

表态简洁却直击要害:“对于加征关税问题,中国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这八个字,迅速被国际舆论截取成标题。几乎所有外媒第一时间报道该回应,作为中方正式立场表述。市场将其解读为:中国不主动挑起冲突,但不会对关税升级坐视不理。

这一天的回应,还叠加了中方近期另一项重大政策:中政府已于10月9日公布强化稀土及其相关工艺物项的出口审查。该审查规定更加严格,对用于军工、尖端科技、航空航天等用途的稀土产品实施更具针对性的许可程序。

时间点紧贴美国政策发布前夕,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先手”。稀土是高科技制造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战略资源,美国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相关产品。政策落地意味着,一旦出口许可证收紧,将对美方多个产业链造成原材料压力。

中方释放信号后,美国方面出现罕见降调动作。

同日稍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Jamison Greer在福克斯新闻电视台受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在公开信息中“得知中国有关稀土措施的细节”,并未提前获得通报。他承认,美方事后已尝试通过外交渠道与中方建立通话,但中方“暂未安排时间”。

他没有使用“拒绝”或“搁置”等字眼,只用了一个词:“推迟”。

媒体立即聚焦这一表态。美国知名财经记者Jack Detsch在X平台发帖称:“这意味着中在使用稀土政策前,先切断了与美国的紧急沟通通道。”

尽管格里尔未明确说出对抗或缓和,他仍强调,美方“希望继续推进平衡的贸易合作”,并称“将评估接下来几天中方态度再定策略”。

福克斯主持人在节目中提问:“这是否意味着总统打算缓和?”格里尔并未正面作答,而是重复:“我们正在观察事态发展。”

这一节目播出数小时后,美国财政部未做进一步评论。国务院也未更新其外交接触日程。与此同时,中方商务部官网更新信息,强调稀土出口政策“非封锁性质”,民用企业合规申请仍可办理。一边表明立场,一边释放操作灵活空间。

此时,美国股市仍处于不稳定阶段,国际原材料市场波动仍在持续。铜、钴、稀土等金属价格短期上涨,一些原料供应商开始封单观望。

中美政策发布之间的时间差、媒体声明之间的语气变化,清晰地呈现出博弈的“第一波次”已完成。

一方出招,一方回应,一方暂缓。一轮试探,已见真章。

2025年10月12日晚,美国时间,格里尔完成电视采访不到12小时,白宫方面的立场开始转向。

没有召开记者会,没有发布正式通告,也没有追加任何实际制裁文件。信息转向的方式依然是社交平台。特朗普再次发声。

这一次,他没有强调“100%关税”,也没有再提取消APEC会晤。他写道,美国不想与中国为敌,美国希望帮助世界,也帮助中国。他称“合作仍是优先方向”,强调美国在捍卫自身利益的同时,更愿看到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文字没有收回之前的决定,却明显松了口气。措辞模糊,逻辑跳跃,仍然带着特朗普惯用的宣传风格,但信息已足够明确:美方想要降调。

这条帖文发出后,美股期货盘中迅速止跌反弹。亚洲市场开盘走势亦趋平稳。市场认为,这可能标志着特朗普的“极限施压”进入缓和阶段。

一场轰动全场的政策宣布,在执行层面陷入沉默。

波音在声明中表示,集团当前正在“密切关注全球贸易环境”,并重申公司“始终致力于全球客户长期稳定合作”。没有回击,没有对抗,只是保持警觉。这被认为是企业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标准回应方式,也从侧面印证了特朗普所谓“波音牌”可能只是声东击西。

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等人,在此阶段没有就中美问题做出正面公开评论。与政策发布时的密集节奏相比,这一阶段的白宫明显降温。

节奏从高峰迅速冷却,仅隔48小时。

《华尔街日报》在专栏文章中称:“特朗普政府在中美博弈中再度使用熟悉战术——高调施压、模糊落地,最终以谈判窗口结束。”文章并未明确批评,但指出市场与政策之间始终存在巨大时间差和执行真空。

白宫官方并未回应该评论。

10月13日,美国主要财经媒体再度聚焦APEC会议。报道称,特朗普已授权幕僚团队重新评估会晤安排,可能根据中后续行动决定是否恢复双边对话议程。

政策宣布后的72小时内,未出现进一步升级。特朗普最后一次发文提及中美议题停留在“保持关注”层面。APEC会议的安排未被正式修改,但相关议程进入模糊状态。

市场仍然波动,但相比最初已趋缓。高科技制造、新能源、军工等产业链企业调高对抗性预案。部分美国企业已向联邦贸易机构提出申请,要求豁免即将可能落地的关税。

美方的实际动作被认为低于其政策声量。多个消息源透露,目前美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尚未就新增关税出台具体施行细则。政策从“喊出来”到“做出来”,依旧存在真空。

中方面未主动提及是否重启谈判通道,也未公布新的反制方案。多项表态中始终保留对话窗口,并强调管理措施具有法律基础。

当前阶段,美国政府面临来自市场、企业、盟友的多重压力。贸易政策在高压姿态之外,也需要落地与缓和机制配合。

下一次窗口,或许就在韩国APEC会议前后。是否握手言和,尚无定数。但这一轮交锋留下的信号已然清晰。

一方加码,一方应对,一方喊停。交锋仍在继续。

参考信源:
《商务部: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稀土出口管理依法依规》—— 中国商务部网站,2025年10月12日

《美国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 路透社,2025年10月10日
《美贸易代表:中方推迟通话请求,美方希望继续保持经贸沟通》—— 路透社,2025年10月12日

来源:猫眼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