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10:27 1

摘要: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狗一直在追着自己的尾巴跑,一圈一圈地转圈圈。有人问它:“你为什么在追你的尾巴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狗一直在追着自己的尾巴跑,一圈一圈地转圈圈。有人问它:“你为什么在追你的尾巴呀?”

小狗回答:“我在追我的幸福呀。”

那个人让小狗停下来,径直往前走,“你瞧,现在,幸福不就在追着你了吗?”

这则小小的故事映射了现实中很多人的生活轨迹。

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在为寻找自己的幸福而奔忙,整天焦头烂额,却忘了,很多时候,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

《过你想过的生活》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泰勒·本-沙哈尔的又一力作。

泰勒·本-沙哈尔说,人生是由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的。我们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书中,泰勒·本-沙哈尔通过阐述101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主动寻找并创造人生中的各种可能性,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改变,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泰勒·本-沙哈尔看看,幸福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学会在平凡中发现非凡

你是不是觉得每天都过得很相似?

两点一线,朝九晚六,永远会遇到最堵车的高峰期,甚至总会在相同的时间和一样的邻居打照面……

也许你觉得生活本就是如此,但是,如果常年觉得每一天都像是复制粘贴,我们的生活必然会缺乏活力,人也会变得无精打采。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平凡。

但怎样才能反复体验到奇妙与新鲜的感觉呢?

作者说,我们可以通过发现新事物,体验每时每刻的奇妙和新鲜。

想想看,你在所处的环境中有什么新发现是先前未曾留意的吗?你在伴侣或孩子身上有什么新发现吗?

不要觉得这些问题很虚无,因为世界不是静态的。

就像作者,他就在某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现这座每天都走过的桥有了些许不同。在桥上可以看到很多树、鸟、广告牌、路灯……而这些景象,他以前竟然没有注意到。

我们每天都可能会看见同一座桥、同样的风景,而这些反复出现的景象早已蒙蔽了我们实际看到的东西。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注意周遭的事物,随时随地“汲取新奇的特点”。

学会从平凡中发现非凡吧。尝试着发现生活的新奇之处,你会更加幸福。

管理情绪

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每天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坏情绪,焦躁、不安、失落、气愤……

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是不加思考、自动地做出反应。

比如在家庭聚会时,你的某个亲戚说了不中听的话,让你不悦;当你被人批评时,可能会生气;当令人畏惧的挑战出现时,可能会让你感到焦虑。

你或许认为这些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其实不是。

作者说,我们需要退后一步,思考自己该如何应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和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想要更好地管理情绪,我们就需要接纳情绪、有思考地作出反应。

当情绪出现时,我们需要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让自己全然体验它们,然后再根据环境做出最合适的反应。

想到每年春节时,很多人被催婚、催生所困扰,并且选择了激进的方式与七大姑八大姨交流……

实际上,我们可以尝试下不同的做法。

先抑制你的怒火,然后告诉自己:我不是环境的奴隶,我有很多选择。

你可以选择完全忽略这个人,或是告诉他,你以后会更多地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但现在你只想享受与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你只需要稍微改一下惯常的反应方式,就有可能将自己和他人导向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让你做自己生活的主宰,别再让情绪牵着走了。

知足常乐,不忘感恩

现代人比起祖辈,拥有的选择要多得多。

我们可以选择住在哪里、在哪里工作、去哪里旅行、和谁交往……

但有时选择多了不是好事。因为选择太多,我们常常会陷入“他人的选择”比较好的想法,于是开始焦虑、后悔以及不满。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做到知足常乐。

作者说,在做某个决定时,一般的选择或许会影响我们预期的满意度,而寻找完美的选择一定会导致不幸福和不满意。因此,只有学会悦纳不完美的选择,我们才会更加幸福。

具体要怎么做呢?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写感恩日记。

在每晚入睡前,写下三五件值得感恩的事。这些事情不必是重要的事或是大事,它们可以是琐碎的趣事,或是稍纵即逝的美好经历。早晨能够活着醒来,下班高峰期不堵车、父母身体健康……

只要每天花一分钟表达感恩之情,就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段时间,我郁郁寡欢,总会放大自己的所有不良情绪,但后来,我听取了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每天写3件感恩之事,慢慢地,便不再执着于情绪,还感到更快乐、更有活力、更乐观了。

不要再望着这山比那山高,接纳当下,为美好的事感恩,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给予就是收获

抱怨,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常态。

抱怨环境、抱怨家人、抱怨同事,甚至抱怨自己……抱怨得多了,整个人难免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我们可以通过更多地对他人作出善举,来改变这种情况。

有人可能会疑惑,想要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为什么我们是要更多地给予而不是得到呢?

作者说,给予就是收获。

书中,作者分享道,我们可以认为每个人都随身携带了一个隐形的水桶,水桶的作用在于装载每个人的积极思维和感觉:装满的水桶表示我们感觉良好,空了的水桶则表示我们不幸福。

当我们让他人感觉良好时,我们是在帮助他们装满自己的水桶;当我们让他人感到不舒服时,我们就是在抽走他们水桶里的积极情绪。

但对他人施以善举,不仅是在帮助他人装满水桶,同时也是在装满自己的水桶。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赞美他人,或是为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比如,为邻居烤制一些饼干,或是为自己认可的公益组织出资出力,或是献血等等。

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与我们对自己的感觉紧密相连。我们更多地给予关爱,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关爱。

帮助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人。

追随内心

在工作中也能找寻人生的意义

人为什么要工作?

面对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回答“谋生”。不可否认,现在很多人所做的工作并非自己所热爱。

但如果把工作定义为谋生工具,我们会很难感到幸福,毕竟我们每天有那么多时间都花在工作上。

因此,作者鼓励我们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人生目标。

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没有不换工作就能找到所热爱事物的可能呢?

答案是有。

作者说,我们应该从现有的工作中找到意义,去主动关注工作中的某些能为自己带来积极能量的元素,继而决定我们在工作中的感受。

比如说,我们可以提醒自己,自己的工作其实具有改善他人生活的力量;我们可以关注那些使自己感到兴奋的部分;我们还可以感激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个人成长和专业性成长。

如果你尝试过了,还是觉得现有的工作无法让你找到个人价值,那么你至少可以告诉自己,这份薪资确实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经济保障。

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个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砖,第一个工人说他在砌砖,第二个工人说他在建一堵墙,第三个工人说他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

很显然,第三个工人的幸福感更高。

寻找工作中的意义,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名利上的收获,但通过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会让你品味到幸福。

《飞屋环游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

诚然。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幸福,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

它在当下,是你的眼中景、碗中餐、身边人。

正如相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40%的幸福感来自于我们的选择,即我们所选择的想做什么和做什么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感受。

不要总是感受到不幸,也别总是在回望的时候才会感到“幸福”,要培养自己“我现在很幸福”的生活态度。

我们永远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来源:崆峒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