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5日晚8点,南昌老城区一家挂着“地道赣味”招牌的小炒店飘着辣椒香。24岁的小琳(化名)夹起一筷子油亮的辣炒田螺,刚嚼两下,突然觉得手心像触了电——指尖发麻,眼皮不受控制地跳,紧接着胳膊开始发抖。“我当时还想,可能是辣狠了,歇会儿就好。”她后来回忆,可症状
10月5日晚8点,南昌老城区一家挂着“地道赣味”招牌的小炒店飘着辣椒香。24岁的小琳(化名)夹起一筷子油亮的辣炒田螺,刚嚼两下,突然觉得手心像触了电——指尖发麻,眼皮不受控制地跳,紧接着胳膊开始发抖。“我当时还想,可能是辣狠了,歇会儿就好。”她后来回忆,可症状越来越重,“呼吸像拉风箱,胸口发闷,看东西都有点模糊。”
同伴慌忙拨了120。救护车呼啸而至时,小琳正扶着桌角发抖,额头渗着细汗。“送医路上,她一直说‘喘不上气’,我们吓得手都抖。”小琳的朋友事后在社交平台发视频回忆。
小琳是广东人,平时吃微辣火锅、剁椒鱼头都不在话下。“这次点的辣炒田螺,老板说‘中辣’,我们广东人觉得刚好。”她后来解释。可为什么这次反应这么大?
接诊的武汉市东湖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芬给出了答案:呼吸性碱中毒。“她本身呼吸系统敏感,加上旅途劳累、水土不服,情绪又兴奋(第一次来南昌),吃饭时说话多、呼吸快,二氧化碳呼出去太多,血液酸碱失衡了。”
这种病听起来专业,其实不少人经历过:情绪激动时呼吸急促、吵架后手脚发麻,甚至考试紧张到“喘不上气”,都可能是轻度碱中毒。“多数人缓几分钟就好,但小琳症状明显,得干预。”胡芬说。
送到医院时,小琳坐在急诊椅上,双手攥着衣角,指尖泛白。“我们先让她用塑料袋罩住口鼻,慢慢呼吸。”护士回忆,“重复了几次,她手麻的症状开始减轻,10分钟左右基本恢复了。”
医生判断,小琳属于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没基础疾病,不需要吃药,调整呼吸就能缓解。“她运气好,发现及时,没发展到严重抽搐。”胡芬补充,“但也有患者因过度换气导致血钙降低,出现肌肉痉挛,必须就医。”
事发后,小炒店店长主动免了单,还递来温水和口罩。“我们也没想到,广东客人会吃辣吃成这样。”工作人员坦言,“菜单上标了‘中辣’,但可能北方和南方的‘辣度认知’不一样。”
视频在小琳朋友账号发出后,评论区炸了:“原来吃辣还能吃进医院!”“我上次吵架急哭了,也手麻,原来是碱中毒?”“以后吃辣得慢慢嚼,别激动。”
也有网友质疑:“能吃辣的人也会中毒?是不是菜品有问题?”胡芬解释:“辣度本身不是直接原因,是身体对辣的反应叠加了情绪、环境因素,才会触发过度通气。”
这场意外,让更多人知道了“呼吸性碱中毒”。医生提醒,遇到类似情况,记住3步:
稳情绪:先让患者坐下,别催说话,情绪平复了呼吸自然慢;
罩纸袋:用干净纸袋(留小缝)罩住口鼻,回吸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
慢呼吸:用鼻子深吸4秒,撅嘴慢呼6秒,像吹蜡烛那样。
▲美剧《老友记》中的示范
“千万别让患者猛灌水或吃糖,没用!”胡芬强调,“如果出现意识模糊、抽搐,必须送医。”
10月11日,小琳已回到广东,她在朋友圈发了张南昌瓦罐汤的照片:“这次算交了‘辣度认知税’,下次来南昌,先跟老板说‘微辣,多放汤’。”
一场因辣引发的急诊,不仅让小琳记住了“呼吸性碱中毒”,也让更多人明白:再爱吃的东西,也得慢慢来——毕竟,胃和肺,都经不起“激动”。
(文中小琳、小炒店均为化名,细节综合自当事人采访及医院记录)
来 源:极目新闻、经视直播
来源:河南经济报焦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