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的华语乐坛,那英与张惠妹始终保持着高曝光度:那英接连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国好声音》等顶流综艺,舞台上依旧气场全开;张惠妹忙着举办 “AMIT 世界巡回演唱会”,场场座无虚席,还频繁现身各大音乐节,与年轻歌手同台互动。两人事业红火,感情生活也常被热议
近年的华语乐坛,那英与张惠妹始终保持着高曝光度:那英接连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国好声音》等顶流综艺,舞台上依旧气场全开;张惠妹忙着举办 “AMIT 世界巡回演唱会”,场场座无虚席,还频繁现身各大音乐节,与年轻歌手同台互动。两人事业红火,感情生活也常被热议 —— 那英丈夫曾陷 “出轨” 传闻,张惠妹则被曝与小近 20 岁的男友交往,无论事业还是私人生活,都自带话题度。
鲜少有人记得,这两位如今的乐坛大咖,早年都曾以 “模仿苏芮” 起步。那英刚出道时,因声线与苏芮相似,被贴上 “山寨苏芮” 的标签;张惠妹也多次在公开场合翻唱苏芮的歌曲,甚至早期艺名也有意贴近 “苏芮风格”。而作为她们 “引路者” 的苏芮,曾是与邓丽君并肩的 “一代天后”,如今却早已淡出公众视野,1999 年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后,二十多年间未再开启新感情,独自抚养儿子长大,被网友感叹 “一代天后无性无爱二十多年”。她的人生轨迹,藏着事业的辉煌、感情的坎坷,更映照着无数女性在 “家庭与事业” 之间的困境。
早年岁月:贫困里的音乐火种,逃课参赛只为给家减负
苏芮的童年,是在台湾省台北市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度过的。父亲早年做生意失败,家里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一家人挤在不足 30 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墙壁上的霉斑随着雨季蔓延,冬天没有暖气,只能靠烧煤炉取暖。即便如此,父母从未磨灭她对生活的热情 —— 母亲会在傍晚时分,一边缝补衣服,一边听苏芮唱歌,哪怕女儿只是哼着不成调的旋律,也会笑着夸 “唱得比收音机里还好听”;父亲则会省下烟钱,偶尔买一张便宜的二手唱片,带回家让苏芮跟着学,唱片的封皮都磨得看不清字迹,却成了她最早的音乐教材。
从小,苏芮对上学兴趣不大,却对唱歌有着天生的敏感。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她会在草稿本上写满歌词;放学路上,她一边帮母亲买菜,一边哼着刚学会的歌,清脆的嗓音能吸引路人驻足。14 岁那年,她偶然听说当地电视台要举办 “青少年歌唱比赛”,冠军能拿到 500 元新台币的奖金 —— 这笔钱在当时足够买一家人半个月的口粮。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她没跟父母商量,偷偷逃了一节数学课,揣着攒了很久的零花钱,独自跑到比赛现场报名。
比赛当天,她穿着母亲改小的旧连衣裙,站在简陋的舞台上,面对台下陌生的评委和观众,紧张得手心冒汗。当伴奏响起,她深吸一口气,唱起了当时流行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独特的嗓音带着超越年龄的沧桑感,评委们纷纷停下笔,认真倾听。最终,她拿下了比赛亚军,拿到 300 元奖金。回家的路上,她攥着皱巴巴的钞票,一路小跑,进门就把钱塞给母亲:“妈,以后我可以唱歌赚钱养家里了!” 那天晚上,母亲用这笔钱买了肉,一家人吃了一顿久违的红烧肉,苏芮看着父母的笑容,在心里悄悄种下 “当歌星” 的种子 —— 不仅因为唱歌能赚钱,更因为她发现,自己的歌声能让家人开心。
事业巅峰:从酒吧驻唱到《酒干倘卖无》,她成了 “乐坛传奇”
长大后,为了实现音乐梦想,苏芮开始在台北的酒店、餐厅、酒吧驻唱。最初的驻唱生活异常辛苦:她每天要跑两三个场子,从晚上 8 点唱到凌晨 1 点,酒吧里烟雾缭绕,客人的喧闹声常常盖过她的歌声,有时遇到醉酒的客人起哄 “再唱一首”,她只能强忍着疲惫继续表演。有一次,她在一家小酒吧驻唱,老板嫌她 “不够活跃”,只给了一半报酬,她攥着微薄的薪水,走在深夜的街头,冷风刮在脸上,却没动摇过 “要唱下去” 的决心。
转机出现在 1978 年。当时一家音乐公司的制作人偶然路过她驻唱的酒吧,被她演唱的《一样的月光》吸引 —— 她的嗓音沙哑却充满力量,能把歌曲里的无奈与倔强传递到听众心里。制作人找到她,提出签约意向,苏芮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确认 “真的可以吗?”。签约后,她推出了几张专辑,却始终不温不火,直到 1983 年,她接到了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演唱邀请,这首歌曲就是后来火遍两岸三地的《酒干倘卖无》。
录制《酒干倘卖无》时,苏芮投入了全部情感。为了贴合歌曲里 “父女情” 的内核,她反复回想自己与父亲的相处细节,录音棚里,她唱到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时,眼泪不自觉地掉下来,声音带着哽咽,却更显真挚。歌曲发行后,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出租车里的收音机在放,商店的喇叭在播,甚至连小学生都会哼几句旋律。凭借这首歌,苏芮一举成名,专辑销量突破百万张,还受邀登上央视春晚,成为首位在春晚演唱的台湾歌手。
此后,她又推出《跟着感觉走》《亲爱的小孩》等经典歌曲,每首歌都能引发共鸣。她的演唱风格独特,既能驾驭激昂的励志歌曲,也能演绎细腻的抒情曲目,被媒体评价 “用歌声讲述故事”,逐渐成为与邓丽君齐名的 “乐坛天后”。那时的她,演唱会门票上线即售罄,后台堆满了粉丝送来的礼物,连刚出道的那英、张惠妹,都把她当作 “偶像”,通过翻唱她的歌曲积累人气 —— 那英早期在酒吧驻唱时,常以《酒干倘卖无》作为压轴曲目;张惠妹参加歌唱比赛时,也选择了苏芮的《跟着感觉走》,两人都坦言 “是苏芮的歌让更多人注意到我们”。
两段婚姻:从 “放弃事业当保姆” 到 “专注事业被埋怨”,她始终难逃困境
事业上的辉煌,没能抵消苏芮感情生活的坎坷。她的第一段婚姻,始于与鼓手张天白的 “共患难”。两人早年在同一家酒吧驻唱,苏芮唱歌,张天白打鼓,工作中渐渐熟悉。有一次,一位醉酒客人要求苏芮陪酒,她婉拒后,客人当场摔了酒杯,张天白立刻放下鼓槌,挡在苏芮身前:“她是来唱歌的,不是来陪酒的!” 两人因此与客人发生争执,最终被酒吧老板开除。
失业后,他们又因拒绝向当地小混混缴纳 “保护费”,被迫逃离台北,躲到台中的一个小镇,租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那段日子,他们每天只吃两顿泡面,张天白会偷偷去工地打零工,给苏芮买一个肉包;苏芮则会在地下室里唱歌给张天白听,驱散生活的阴霾。共患难的经历让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不久后便登记结婚。
婚后,苏芮主动放弃了驻唱工作,在家当起了 “全职主妇”—— 每天早上 6 点起床买菜,回来后打扫卫生、做饭,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张天白在外跑场赚钱,她会每天提前做好晚饭,等他到深夜;他的衣服破了,她熬夜缝补;他抱怨工作累,她就按摩他的肩膀,说 “实在不行就别干了,我再去找驻唱的工作”。可她的付出,却渐渐被张天白视为 “理所当然”,甚至觉得 “在家做饭的女人,没了当年唱歌时的魅力”。
后来,苏芮偶然在张天白的口袋里发现了陌生女性的口红,又看到他手机里的暧昧短信,才知道他早已出轨。她拿着证据质问张天白,得到的却是冰冷的嘲讽:“你现在除了会做饭、打扫卫生,还会什么?跟个保姆一样,哪比得上人家年轻漂亮,还有自己的事业?” 这句话像一把刀,刺穿了苏芮的心脏。她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共患难的男人,终于明白 “付出换不来尊重”,果断提出离婚。
离婚后的苏芮,重新回到舞台,凭借《酒干倘卖无》爆红,事业达到巅峰。这时,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刘威麟 —— 一位开传媒公司的商人。刘威麟是苏芮的粉丝,第一次看她演唱会就被她的歌声打动,之后主动追求她,不仅在生活上对她体贴入微,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她谈演出、拓展事业版图。两人有着共同的话题,相处融洽,不久后便步入婚姻,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有了第一段婚姻的教训,苏芮这次没有放弃事业,反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工作 —— 她频繁参加演出,推出新专辑,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可这却引发了刘威麟的不满:他觉得苏芮 “太强势”,自己作为丈夫,不仅事业不如妻子,还常被外人调侃 “吃软饭”;加上他后来投资失败,公司陷入经济危机,好面子的他不愿接受苏芮的帮助,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有一次,苏芮要去美国参加演出,提前一周跟刘威麟商量,希望他能多照顾几天儿子,刘威麟却发了火:“你眼里只有工作,这个家对你来说到底算什么?别人都笑我靠老婆养,你就不能为我想想?” 争吵越来越频繁,家里的氛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最终,刘威麟主动提出离婚:“跟你在一起压力太大,我受不了这种日子。” 苏芮看着哭闹的儿子,无奈答应了离婚。
晚年生活:二十多年孤身,守着儿子过自在日子
1999 年离婚后,苏芮带着年幼的儿子搬到台北郊区的一栋小房子里,从此淡出娱乐圈。她不再接商业演出,也很少接受采访,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儿子身上 —— 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下午去市场买菜,晚上辅导儿子写作业;周末带儿子去公园放风筝、去图书馆看书,偶尔会唱自己的老歌给儿子听,儿子会趴在她腿上,说 “妈妈唱得最好听”。
身边的朋友曾劝她 “再找个伴”,她都笑着拒绝:“经历过两段婚姻,我已经不想再勉强自己了。有儿子在身边,我就很满足。” 她担心新的感情会让儿子受委屈,更害怕再次陷入 “家庭与事业” 的困境。二十多年来,她始终孤身一人,把儿子抚养长大,看着他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心里满是欣慰。
如今的苏芮已经 70 多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她住在安静的小区里,房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阳台上种满了花草,都是她亲手打理的;客厅的书架上,放着儿子的照片和她早年的唱片;每天早上,她会去附近的公园散步,遇到熟悉的邻居会打招呼;下午在家看看书、听听老歌,偶尔跟老朋友通电话聊聊天,日子平淡却自在。
有记者曾辗转联系到她,想做专访,她婉拒道:“我现在的生活很好,不想被打扰。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没什么好说的。” 她偶尔会在儿子的陪伴下,去看一场演唱会,看到舞台上年轻歌手的身影,会想起自己当年的样子,却没有丝毫遗憾 —— 她曾站在乐坛巅峰,也经历过感情的低谷,如今守着简单的幸福,已经足够。
就像她歌里唱的 “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曾经的她是那个在感情里受伤的 “小孩”,如今却活成了自己的 “依靠”。她的故事,或许不够 “圆满”,却足够真实 —— 它告诉我们,女性不必被 “家庭” 或 “事业” 定义,更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只要问心无愧,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人生。
来源:众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