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T”火了!一个在村里的T台凭啥受欢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08:26 2

摘要:“村T”的舞台向所有人敞开怀抱。那些从田间地头走来的“草根模特”或许少了专业台步的雕琢,却以质朴的生命力点亮了整个秀场。他们将民族刺绣、银饰、非遗美食、芦笙、农耕工具等搬上T台,上演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情景剧”。

转自:农民日报

“村T”的舞台向所有人敞开怀抱。那些从田间地头走来的“草根模特”或许少了专业台步的雕琢,却以质朴的生命力点亮了整个秀场。他们将民族刺绣、银饰、非遗美食、芦笙、农耕工具等搬上T台,上演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情景剧”。

无需刻意表演,生活本身已是他们最好的妆造。

2024年3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后台。

“小康,我妈呢?”杨春林焦急地问。

“在贵州呀。”

“你怎么不叫她过来?马上开场了。”

说完,杨春林穿过拥挤的后台,“狂奔”回家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湾水镇双元寨。他顾不上休息,拉起母亲的手,一路向北京“跑”去,终于在时装周开场的倒计时声中踏上了T台。这是杨春林第一次带妈妈走上国家级舞台,也是62岁的妈妈第一次走出苗寨。

“找妈妈”的视频一经发布便在全网获得6000多万次播放量,杨春林以三十多处地标性建筑物为背景,记录下他们从贵州到北京的距离。

“之所以一路牵着妈妈的手,是因为妈妈的年纪大了,怕她跟不上我的步伐。‘妈妈’还有另一层含义,她代表着我们的民族,我想用自己的力量,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大山里带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我们的民族之美。”

这一年,杨春林将古老的苗绣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破茧》时装秀一举拿下中国国际时装周“非遗创新力奖”。此时,距离贵州“村T”的诞生还有四个月,杨春林还没有意识到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破茧成蝶之变正等待着他去挖掘。

陪跑17年

杨春林说,妈妈曾在他的生命中消失了17年,却陪着“古阿新”向更大的舞台“跑”了17年。

“古阿新”是杨春林的苗族名字,意为“希望、勇敢”。杨春林以此创立国潮男装品牌后,“古阿新”又多了一层“古新结合,承古创新”的含义。2013年,“古阿新”的第一家实体店在西安回民街成立,店铺仅9平方米,却随处可见带有苗绣元素的服饰,服饰由杨春林设计,绣片却是出自深山苗寨里的绣娘之手。

对苗绣,杨春林始终有一种情怀。

作为全村第一个去省外读大学的孩子,杨春林的学费是他的“10个绣娘妈妈”一起凑出来的。杨春林的妈妈是绣娘中唯一一个会说普通话的人,为了给儿子挣学费,妈妈自告奋勇当起了“包工头”,她把接到的绣花订单分给其他绣娘,一针一线,绣娘妈妈们用一件件绣品把杨春林送出了大山。​

杨春林的“10个绣娘妈妈”。

2007年去西安上大学后,把精力都用在创业上的杨春林很少回家,“古阿新”的足迹渐渐遍布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不管场地如何更改,店铺橱窗从不用来展示衣服,而是邀请一位绣娘现场绣花。

“苗族本身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我们把故事绣在衣服上,因而苗族服饰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留下这些文化符号的正是绣娘。只是在“古阿新”二十多家连锁店的橱窗里,始终没有出现妈妈的身影。

为了留在苗寨教书,妈妈缺席了杨春林的生活,但“古阿新”由地摊经济到实体店,再由实体店发展为备受大众喜爱的国潮品牌的过程中,却处处有妈妈的身影。店铺里带有苗绣元素的服饰,其第一件均是出自妈妈的手,由妈妈手绣完成后再用机绣批量生产。

《破茧》时装秀结束后,杨春林拉着妈妈的手跑到了国外,“第一个带着妈妈走秀的中国设计师”以及不远万里带到国外展示的苗族服饰,这些亮点让杨春林和妈妈一时间“吸粉”无数。

“阿新,谢谢你带我出来看世界。世界这么大,我这辈子可能都逛不完,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什么不让世界来我们家乡看一看?”妈妈的话,让杨春林陷入了沉思。

出国三个月,回家那天,妈妈的脸上难掩兴奋。她一边接过姐妹们给自己摘的花,一边把从国外带来的巧克力分给大家。

“下次能带着大家一起出去就好了。”

“我们这个年纪还能去哪里啊?”绣娘妈妈们打趣着。

这一刻,杨春林突然明白妈妈此前那番话的含义。与大半辈子都扎根在苗寨中的绣娘相比,妈妈是幸运的,她有机会看到多彩的世界。但很多和妈妈同龄的绣娘,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她们靠自己的双手绣出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底蕴,可当赞叹与掌声涌来时,却像隐匿在黑暗中的星辰,难以发出属于自己的微光。

曾经,杨春林亲手将苗族绣片带出大山,渴望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见苗绣技艺、看懂苗族文化。而今,他却想把T台搬回家乡,让世界的目光重回民族文化土生土长的地方。

世界很大,但他想跑着回家

“让我们掌声有请古阿新和阿新妈妈上台。”主持人的话音刚落,杨春林拉着妈妈的手从T台尽头跑了上来。这是贵州“村T”带给观众的第一个画面,只是这一次,杨春林与妈妈不再奔跑于异国他乡,脚下踩着的是家乡的土地。​

贵州“村T”群像。

“村T”,全称“贵州省和美乡村非遗民族服饰T台秀”。时至今日,回顾“村T”从最初创办到如今走红网络的经历,杨春林依然觉得不可思议。在他的预想里,这原本只是一场为期三天的公益时装秀,是他送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8周年的礼物。

2024年7月23日,杨春林回乡后的第一场时装秀在凯里市湾水镇双元寨拉开帷幕,这是杨春林为大山里的绣娘妈妈们开设的专场。受制于村里的环境,这场时装秀没有T台、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国际超模们身穿各式各样的苗绣服饰站在田间,却并不显得突兀。​

身穿苗绣服饰的模特。

杨春林在家乡举办民族时装秀的消息,很快便得到凯里市政府的关注。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帮助下,苗侗风情园风雨长廊成为“村T”的主秀场。让人棘手的场地问题解决后,杨春林有了一个新的点子,他想邀请整个凯里市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参与到“村T”的走秀中。

消息传播出去,杨春林的心里却没了底,他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走秀的方式,担心报名人数寥寥无几。直到“村T”正式开场那天,杨春林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担心实属多余。

只见人群将风雨长廊里三层、外三层地紧紧包围住,左右两排的观众席被挤得密不透风,没抢到位置的人索性坐到了地上,站在外围的人则费劲地伸长了脖子。超过2000人报名参加走秀,由于每场的时间有限,杨春林不得不将参与的人进行分组,原计划只举办三天的时装秀,结果用了一周的时间也没走完,甚至陆陆续续还有很多人想报名加入其中。为此,杨春林决定将“村T”走秀的时间延长至10月7日,并于每周五、周六、周日各举办一场。

不管是现场观看人数,还是线上播放量,“村T”的热度持续高涨,终于在举办的第三周实现破圈,成为继“村超”“村BA”“村马”之后,又一个融合文化展示与旅游推广的“村字号”代表。

“村T”爆火后,作为创始人的杨春林成为众人了解这一“村字号”招牌时绕不过去的一部分。当无数鲜花与掌声扑面而来,杨春林却开始拼命地弱化自己的存在感。“很多看过秀的人都来问我,‘这些服装是你设计的吗?’我会告诉他们,这些服饰来自一个民族数千年的传承,它是世世代代苗族民众文化和审美的积淀,绝非出自某个人或某位设计师之手,我不过是把它们从苗岭深处搬到聚光灯下罢了。”

“‘村T’不只是一个T台,它还是一个连接过去与现代、传统与未来、贵州与世界的窗口。”这是“村T”在杨春林心中的理想模样,正因此,他沿着与世界创造联结的“来时路”,径直“跑”回苗岭深处,亲手打开了这扇窗户。

当一回主角

“世界上本没有‘村T’,走得人多了,才有了‘村T’。”一直以来,杨春林都觉得是走秀的村民们给了他坚持把“村T”办下去的力量。没有这些“草根模特”,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村T”。

2024年10月7日,原计划只举办三天的公益时装秀在延长近两个半月后,迎来收官之夜。这晚,杨春林准备了162个奖项,颁发给此前积极参与“村T”走秀的村民们。突然,一方手帕被塞进阿新妈妈的手中,打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一沓面值不一的纸币。

“阿新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继续办下去了?是不是没钱了?我们几个姐妹凑了三千块钱给你们。”绣娘妈妈们的淳朴与真诚让杨春林难以为“村T”画上句号,他不想让参与其中的乡亲们失望,即便他已经做好和“村T”说再见的准备。

这不是杨春林第一次感受到村民们的质朴。“零距离、零门槛、零限制”,“村T”的舞台接纳了形形色色的人。与艺术团里经过专业训练的模特相比,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草根模特”确实有些逊色,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舞台上闪闪发光。他们将民族刺绣、银饰、非遗美食、芦笙、农耕工具等搬上T台,上演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情景剧”。生活中是什么状态,舞台上就是什么状态。绣娘们在秀场中央绣花,孩子们挑起装着酸汤鱼的罐子,71岁的苗族爷爷顾彪卷着裤腿、脚踩草鞋,用老木犁担着外甥女,哼唱着古歌缓缓走来。这个让很多人为之动容的一幕,是顾彪真实生活的写照。在曾经需要抢工分的年代,他就是这样一边把孩子担在肩上,一边在田里劳作。

在T台上纺织的妇女(左),手拿凯里平良贡米走秀的孩子(中),顾彪与外甥女(右)。

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变换,村民们对“村T”始终有一颗敬畏之心。对绣娘妈妈们来说,她们比任何人都珍惜这个舞台。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上学,不识字,也不会说普通话,前半生一直被生活琐事羁绊。“村T”让她们得以走出大山,实打实地当了一回主角。在这里,灯光偏爱她们,掌声、欢呼声属于她们,甚至可以被人叫一声“老师”,这一刻,她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也收获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杨春林亲眼见证着这些妈妈们的变化,她们越来越自信、开朗,这份自信不仅是对民族文化充满希望,也是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截至今年10月,“村T”已成功举办600多场,集中展示了40多个民族的200余种传统服饰,吸引250多个村寨、海内外6万余人参与其中,并在“十一”假期期间衍生出“村T”火锅、咖啡、文创、研学等产品。杨春林把组建“妈妈艺术团”的事项也提上了日程,“让大山里的妈妈们被看见”始终都是他的心愿。

“‘村T’上的每一步都是根,每一步都是路,每一步都是展望美好未来的故乡。”对杨春林而言,“村T”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或许道阻且长,但未来可期。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