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陆军部长一番“有本事中国别用高科技,来打一场地面战”的言论在全球媒体引发热议。这一挑衅,激发了全网对于中美陆军实力对比和未来大国地面作战前景的深度讨论。70年前的“三八线”硝烟未散,如今数据与装备早已翻天覆地。当美国高官还沉浸在“技术压制”旧思维时,中国陆
美国陆军部长一番“有本事中国别用高科技,来打一场地面战”的言论在全球媒体引发热议。这一挑衅,激发了全网对于中美陆军实力对比和未来大国地面作战前景的深度讨论。70年前的“三八线”硝烟未散,如今数据与装备早已翻天覆地。当美国高官还沉浸在“技术压制”旧思维时,中国陆军已悄然完成一场从意志到体系的历史性跃迁。现实究竟如何?谁才是全球地面作战舞台的真正主角?
中国陆军近年来持续聚焦体系化火力建设,其中火箭炮领域的突破尤为引人注目。2025年9月,解放军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披露,中国陆军现役火箭炮数量高达1.7万门,覆盖近程、中程、远程三大类别。这一数字不仅遥遥领先于全球任何一支地面部队,美媒在《防务新闻》最新分析中也罕见坦承,“中国火箭炮的绝对数量和射程配置已经在全球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在实战层面,解放军火箭炮体系通过信息化指挥平台,实现了多级饱和打击和多点协同作战能力。俄国军事专家甚至将中国火箭炮划分为“独立的门类”,与“别人家火箭炮”泾渭分明。中国自主研发的PHL-191火箭炮系统,最大射程超350公里,具备全天候、全地域打击能力,已成为亚太地区各国重点研究的对象。
美国军方一再鼓吹“地面决战”,但对中国陆军体系化作战能力的认知依然停留在陈旧印象。解放军近年来大力推进合成旅改革,装甲集群、陆航、无人装备三线并进。
无人装备已成为解放军陆军的“新武器库”。据军工央企最新报告,2025年解放军陆军列装的无人作战平台数量同比增长,涵盖无人侦察车、无人步战车、察打一体无人机等多个门类。这些平台不仅提升了陆军的远程感知能力,也极大增强了战术打击的灵活性。美军《星条旗报》分析认为,中国陆军已率先迈入“有人-无人混合编组”时代,在信息化、智能化地面作战体系建设上实现了质的突破。
回望历史,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中国陆军意志和战术创新的起点。当年志愿军以简陋装备在极端条件下将16国联合国军逼退三八线,铸就了令对手敬畏的军威。美军高层曾多次警告,不要与中国陆军正面硬碰硬。半个多世纪过去,解放军已完成从“钢铁意志”到“钢铁装备+意志”的升级。
九三大阅兵,是中国陆军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根据官方数据,直播及重播点播触达339.4亿人次,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386家海外媒体同步报道。2024年和2025年,中国陆军新装备、新编制的亮相,依然是国际防务舆论的高光时刻。阅兵不仅是仪式,更是能力自信的全球宣示。
每一次阅兵背后,都是体系化作战能力的检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陆军2025年新列装的主战装备涵盖信息化坦克、模块化步战车、智能弹药系统等领域。众多权威智库在年中报告中评价,解放军陆军已具备在多域作战环境下,实现快速反应和多梯次火力打击的能力。美国媒体在分析中国阅兵影响时直言,“中国陆军已不再是过去的小米加步枪,而是全球最值得重视的体系化地面力量。”
来源:遗海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