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曾经“种了就捡钱”的百菜之王,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不愿种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08:39 3

摘要:大白菜,有百菜之王之称,也曾经是农人口中“种了就捡钱”的作物。原因也不复杂,我国人口多,对白菜需求量大,此外,出口量也是世界第一,在十几年前只要承包一片地专门种白菜,就可以稳定创收。

大白菜,有百菜之王之称,也曾经是农人口中“种了就捡钱”的作物。原因也不复杂,我国人口多,对白菜需求量大,此外,出口量也是世界第一,在十几年前只要承包一片地专门种白菜,就可以稳定创收。

但是,近些年情况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人,不愿意再种植白菜了。许多十几亩地专种白菜的农户,纷纷改种其他作物。对消费者来说,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近些年的白菜口感越来越“淡、死、硬”。因为普通农户退出市场,市场迅速被大棚、工业化管理的农业机构所占据,口感不如前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到底为什么,白菜从曾经的“种了赚”,到现在的“种就赔”?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发展过快

进入本世纪,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神速,白菜市场变得多样化,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比如保护设施的发展,让有些白菜品种原本只能露地种,现在只需要搭个棚,盖点东西,就可以随便种植了;交通业的发展,车多了路通了,外地的白菜可以在各个城市任意运输,不用受限于本地农户行情;最后是配种技术进步,白菜品种越来越多,农户什么品种都能种一点,市场选择更多了。

白菜市场多样化表面看是好事,但其结果是容易导致白菜市场供过于求,种植效益变小,越种越亏。所以,这是很多农户不愿意继续种白菜的核心原因。

如果想破局,就不能一直只种一种白菜,早熟晚熟都得搭配,同时,要做到排开供应,让不同品种大白菜不要在同一天成熟,错峰出行。如果长期任由白菜市场无止境地多样化下去,消费者吃到的白菜风味会越来越同质化。

2.贪心跟风,最后季节性大白菜过剩

不管种什么蔬菜,在农村只要有一家行情好,同一时间整个村都跟风种植的情况比比皆是。要知道,白菜存在丰年、歉年的情况,丰年价格低,歉年价格高,而跟风的人往往会在丰年的时候入手,结果搞得在歉年的时候价格很低。最终的结果,就是不管哪一年,白菜永远供大于求,价格一如既往的“白菜价”,这样弄当然效益下降。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在农村几乎没法避免,趋利避害是农人的本能,这需要更强力的组织进行规范。

3.收获季节错位

有时候,因为气候或者人工操作失误,大白菜可能会收获期推迟。万一收获期正巧碰上了蔬菜旺季,各种各样的蔬菜同一时间上市,那价格可就比白菜价还白菜价了。每年因为推迟采收而撞到旺季的例子屡屡发生,最严重的,地头白菜收购价还不到几分钱,如果不及时卖出还容易烂掉。这个情况要么不发生,一旦发生损失是惨重的,没有几个农户愿意面对。

只能通过不断提高人工技术,减少失误率,善于利用保护设施,减少气候的影响。尽人事,听天命居多。所以这也是农户不愿再种植的原因。

4.当地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理想情况下,一个成熟的蔬菜种植基地,哪怕是农户自己种植,当地肯定要帮助建立服务体系,比如有专门的指导员,告诉农户市场信息,在哪里买种子,农资物品怎么获取,同时,要也要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产后贮存保鲜,加工及销售等服务。这是互利共赢的,农户得到收入,当地指标优秀。但现实是,很多地方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户白菜丰收了满脸懵,不知道卖给谁,最后只能被黑心地头商压价,一年到头就赚那么点可怜钱。

对消费者而言,也许买到的白菜已经算便宜了,但实际上,成本却更便宜。比如从地里收上来的仅有0.3元一公斤,消费者买到手可能是3元一公斤。按成百上千吨计算,暴利不可想象,吃了两头的信息差。

所以,应当解决好服务体系,建立以乡镇为桥梁,以村为基础,以农户为补充的服务网络,给农户创造良好的环境,白菜市场不至于畸形。

5.农药残留问题严重

我国的大白菜价格便宜,在国际市场非常有竞争力,常年霸榜世界第一白菜出口国的位置。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每年出口的白菜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被筛选淘汰回来,也就是进口商说的“三分走出去,七分溜回来”。因为我国白菜目前残留问题仍然存在,拿到国际市场上常常被鉴定为不合格,好的挑走,差的就出口转内销。其结果是,农户只能以超低价把残次品卖给中间是,消费者不明就里地购买了这些残次品。这无论对哪一方来讲,都是很大的损失。

究其原因,还是第四点说的服务体系不完善,时至今日,仍然大量农户的生产管理方式相当粗放,搞得地里病虫害非常严重,只能通过滥用农药来解决。这是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户认知不足导致的。

如果不彻底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我们白菜走出去会面临“价格低,但有毒”的恶名,农户也会长期得不到相应收益而失望,消费者因购买农药白菜而怨气滔天。

综上所述,白菜之所以演变至如今无人敢种的地步,归根结底,还是市场供大于求和服务体系不到位所致。若是能解决,对农户,对市场,对消费者,都是一件利好之事。

来源:阿驰的农事乡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