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职风波升级!一博主爆料她曾做新品牌却被骗4亿,吐槽她能力不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8:12 1

摘要:10 月中旬的饮料圈,被宗馥莉的辞职消息搅得沸沸扬扬。先是多家媒体证实,她已于 9 月 12 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职务,辞职原因指向新品牌 “娃小宗” 的商标使用合规问题。

10 月中旬的饮料圈,被宗馥莉的辞职消息搅得沸沸扬扬。先是多家媒体证实,她已于 9 月 12 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职务,辞职原因指向新品牌 “娃小宗” 的商标使用合规问题。

正当外界还在分析这场 “饮料帝国继承战” 的走向时,10 月 11 日,一位博主的爆料让事件热度再升一级。

博主在文中提到一个未经证实的细节:宗馥莉早年在香港运作新品牌时,曾被某营销公司忽悠,一口气损失 4 亿多港币,最后还是父亲宗庆后强行将她调回杭州 “救火”。

更犀利的是博主的评价:“现在又幼稚地以为做‘娃小宗’很容易,镇不住老宗总留下的渠道商,没了娃哈哈招牌谁还跟她玩?”

需要明确的是,这则 “4 亿被骗” 的说法目前仅为博主单方爆料,没有权威媒体的调查报道佐证,咱们只能先当个待考证的 “行业传闻” 来看。但顺着这个话题往下挖会发现,博主吐槽的 “渠道失控” 问题,倒是能在公开报道里找到不少线索。

娃小宗的尴尬:经销商不买账,铺货率仅 8%

宗馥莉此次辞职的核心伏笔,早在 5 月就已埋下。当时宏胜集团推出无糖茶品牌 “娃小宗”,商标完全独立于娃哈哈体系,由她 100% 控股的宏胜集团操盘。这个取自她小名 “小宗” 的品牌,显然是她想摆脱父亲光环的关键布局。

但现实给了她沉重一击。据腾讯新闻报道,“娃小宗” 上市三个月旺季销量不及预期的 20%,铺货率仅 8%。

更扎心的是经销商的态度:内蒙古一位做了 23 年娃哈哈的老经销商说 “首选宗系企业,但娃小宗只能带着卖”;山东经销商直言 “更愿卖娃哈哈产品”;湖北经销商干脆表示 “还要观望”。

零售端的态度更直接。一位资深采购负责人坦言:“如果娃小宗还是水、茶饮这类同质化产品,我们基本不进货,大概率卖不动。”

这话戳中了要害 —— 无糖茶市场早已是东方树叶的天下,其份额超过 70%,娃小宗的 “凝香乌龙” 既无品牌优势,4 元定价也没拉开差距,自然难获青睐。

渠道博弈:砍不掉的 “情义联销体”

为什么宗馥莉搞不定经销商?这得从娃哈哈的根基说起。宗庆后用 38 年搭建的 “情义联销体”,靠的是几十年的信任绑定。

但宗馥莉 2024 年的 “渠道清洗” 动了这块蛋糕:以年销 300 万为门槛,4000 家经销商被裁,连月增 9991.9% 的甘肃经销商、年销千万的江西老代理都没能幸免。

“跟着老宗总二十年,不是靠数字活着。” 被清退经销商的抱怨,道出了宗馥莉的核心困境 —— 她想推 “狼性文化”,却低估了渠道里的 “人情账”。

宗庆后离世时,消费者疯抢娃哈哈产品,抖音账号 7 天涨粉 200 万,瓶装水份额从 4.17% 飙升至 20.04%,这背后正是三十年积累的品牌信任。

更微妙的是利益绑定。公开数据显示,娃哈哈 70% 以上的生产任务由宏胜集团承接,2024 年 700 亿营收里,宏胜占了 1/3 高利润订单。宗馥莉既是娃哈哈第二大股东,又是宏胜的绝对掌控者,这种 “双重身份” 让经销商很难完全信任:万一资源都倾斜给娃小宗,老品牌的货谁来保?

传闻之外:能力争议的真相是什么?

回到博主爆料的 “4 亿被骗” 传闻,虽然暂无实锤,但宗馥莉在品牌运作上的争议早有先例。2025 年 3 月,宏胜代工的乳酸菌饮料检出沉淀物致儿童不适,虽及时召回,却让 “富二代玩票” 的质疑再起。这次娃小宗的包装被嘲 “AD 钙奶成人版”,也暴露了产品创新的短板。

不过把 “辞职” 直接归为 “能力不足”,似乎也不够客观。香颂资本的沈萌就指出,娃哈哈早年权责关系模糊,宗庆后在世时矛盾没爆发,去世后问题集中显现,宗馥莉其实是 “无力解决” 而非 “不愿解决”。复旦大学苏勇教授也认为,家族企业传承本就复杂,娃小宗要崛起 “路还很长”。

眼下最实际的问题是,10 月底新一年的经销商合同就要签约了。宏胜掌控着娃哈哈的主要生产线,经销商既想保住老品牌的稳定,又不敢完全放弃娃小宗的可能。这场博弈的结果,或许比传闻更能说明宗馥莉的真正实力。

信息来源: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