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虫子看到一只,你家里很可能已有很多只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08:00 2

摘要:这种看着像蛾子的小虫子叫蛾蚋(ruì),也称蛾蠓,是自然界中最成功适应城市下水道生活的昆虫。居家最常见的一种叫白斑蛾蚋,因其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及全身似飞蛾一般的绒毛而得名。

最近一段时间

你有没有发现家里

被一种黑色小虫子“入侵”

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它到底是啥?对人有危害吗?

这种看着像蛾子的小虫子叫蛾蚋(ruì),也称蛾蠓,是自然界中最成功适应城市下水道生活的昆虫。居家最常见的一种叫白斑蛾蚋,因其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及全身似飞蛾一般的绒毛而得名。

它们是下水道里的腐生清道夫,但同时也是蛰伏在卫生死角里的潜在传染源。

白斑蛾蚋的成虫寿命一般只有短短十几天,它的飞行能力很弱,大部分时间只是待在墙壁上一动不动。你在家里看到的成虫只是“九牛一毛”,真正的白斑蛾蚋大军正以幼虫形态隐藏在下水口的管道内,以有机腐烂物质为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白斑蛾蚋就能在你家下水道完成一整个世代的生长发育。

下水道混生活,发展出独特生存本领

要在藏污纳垢的下水道中成长繁殖并壮大种群,并不是件易事。为此,白斑蛾蚋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本领。

白斑蛾蚋的雌虫会将虫卵产在下水管道的管壁上,幼虫孵化后便会开启疯狂的进食模式。它们用锯齿状的口器不断取食下水道中的各种物质,无论是人类的毛发碎屑,还是厨房垃圾的食物残渣,都是它们的美味食物。

白斑蛾蚋能将下水道中的各类物质照单全收,是因为其体内有着许多特殊菌群。研究者将白斑蛾蚋幼虫肠道内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后,得到了多种能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的细菌。如此强大的肠道菌群,让白斑蛾蚋幼虫在污浊不堪的下水道中也活得非常滋润。

白斑蛾蚋幼虫肠道细菌产消化酶情况

在下水道生存的另一大难题,是时不时就会出现的“滔天洪水”。好在蛾蠓身上有一套神奇的“防水系统”,秘密就藏在它那满身的绒毛里。蛾蠓体表覆盖的数千根细毛并非装饰,在超高放大倍率的电子显微镜下,这些细毛呈现出精密的构造。每根毛的表面有许多纳米级别的细小沟槽,共同形成了类似荷叶表面的超疏水层。

在水黾和溜蝇等其他逐水而居的昆虫中,也发现过非常相似的精密构造。生活在相同环境的不同生物,选择用同一类构造来适应环境,这就是趋同演化的神奇之处。

蛾蠓身上的疏水结构放大图

当细小的水滴打在蛾蠓身上时,由于这些细毛的阻挡,它的身体不会直接被打湿。这就像是给蛾蠓穿上了一件防水衣,让它们在潮湿的下水道中也能保持身体干燥,不会轻易被水流冲走。

如果水中带点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肥皂水和洗洁精等),蛾蠓的翅膀依然能够保持不错的疏水性。但浓度过高的清洁剂会大幅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此时蛾蠓体表的疏水性就会受到影响,液体便会渗过细毛层把它们的身体弄湿。

不过,即便全身湿透,蛾蠓体表的细毛也能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让其能够继续呼吸长达5小时之久。

这种小黑虫会咬人吗

不像蚊子,白斑蛾蚋本身不咬人、不吸血,因此不会通过血液传播造成疾病。在这一点上,它比蚊子、臭虫这类家中常客可友好太多了。

然而,白斑蛾蚋的体表构造也会变成病原体的温床。它们常年生活在下水道中,身上难免携带大肠杆菌等细菌微生物。但好在它们的运动能力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下水道里,因此它传染疾病的风险并不大。由于白斑蛾蚋没有造成过群体感染事件,这种小虫子并未被疾控部门列为常规病媒生物监测对象,所以大家平常对它不必过度担心。

虽然危害不大

但看着实在烦人怎么办?

蛾蠓适应能力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经常会见到蛾蠓的身影

小福教你们几招

让蛾蠓们集体“领盒饭”

① 直捣老巢

家中能见到它们,说明它们吃的太好了,侧面也提醒你:家里太脏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定期清洁厨房水槽、洗脸池、浴室等区域,让娥蠓无家可归。

② 物理封印

在排水口、地漏口加装防逆防回流装置,或者装防虫地漏,让它们爬不出来。

③ 魔法打击

娥蠓成虫的活动能力相比于蚊子、苍蝇那可弱太多,直接抄起电蚊拍0帧起手,直断它们生路。

④ 解决掉小蠓和虫卵

在下水道等易滋生蛾蠓的区域,可以直接喷洒家用杀虫剂杀灭,喷完小蠓集体表演垂直降落。嫌麻烦的话,每周烧壶开水烫地漏,虫卵直接变温泉蛋。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