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中旬,A股市场正经历多空博弈的关键节点。一边是A50指数大跌超4%引发的权重股承压担忧,一边是周末无重大利好对冲的市场情绪;一边是投资者对“行情是否终结”的焦虑,一边是人民日报权威发文释放的板块利好。多重因素交织下,下周一的A股走势备受关注——
2025年10月中旬,A股市场正经历多空博弈的关键节点。一边是A50指数大跌超4%引发的权重股承压担忧,一边是周末无重大利好对冲的市场情绪;一边是投资者对“行情是否终结”的焦虑,一边是人民日报权威发文释放的板块利好。多重因素交织下,下周一的A股走势备受关注——是延续调整,还是迎来新的拐点?
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陷入纠结
近期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让不少投资者陷入“两难”:既期待开盘后能抓住潜在机会,又担心调整进一步扩大。从外围信号看,A50指数的大跌已提前释放权重板块的调整压力,而历史走势显示,权重股走弱往往会直接拖累大盘表现。更让投资者不安的是,当前市场尚未出现能对冲调整压力的重大利好,这也让“周一大概率大幅调整”的观点逐渐成为共识。
不过,调整并非意味着行情终结。回顾2025年4月7日的市场走势,当时A股也曾出现单日大幅下跌,但随后快速企稳并开启新一轮修复行情。如今相似的场景再度出现,投资者更关心:此次调整是“黄金坑”还是“行情终点”?创业板的表现或许能提供关键参考——此前创业板周线级别已实现9连阳,无限接近历史纪录,但本周最终收跌3.86%,不仅跌破5日均线,更失守了自6月27日以来从未跌破的5周均线,波段进攻趋势被打破,周线级别调整的概率显著上升。
值得警惕的是,创业板的调整早有信号。从量能来看,板块此前已出现持续顶背离,若真处于强势阶段,周四MACD应再度出现红柱,而实际并未出现,这也印证了“主力拉抬表象下暗藏调整需求”的判断。但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当前调整更多是“利空消息放大力度”的技术性修正,原本可能需要几周完成的调整,或在1-3个交易日内快速落地,反而为后续修复创造了条件。
人民日报权威发声,可控核聚变板块迎重磅利好
就在市场对调整忧心忡忡时,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为A股注入强心剂。10月12日,人民日报权威披露我国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重大突破:国庆期间,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已开启全面组装,预计2030年左右将演示核聚变发电,用核聚变能量点亮第一盏灯。
这一消息的分量不言而喻。我国在科技领域向来秉持“审慎务实”的态度,若非技术成果显著、商业化前景明确,不会通过权威媒体如此郑重地公开。可控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其核心是通过模拟太阳核聚变原理,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释放能量,一旦技术成熟,将成为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不仅能推动人类文明等级提升,更将重塑能源产业格局。
从投资视角看,可控核聚变板块的成长空间已逐步显现。2025年距离2030年仅剩5年,这5年将是技术高速发展期,行业也将从“科研阶段”逐步迈向“工程落地阶段”。事实上,该板块的上涨趋势早已启动——早在2025年初,可控核聚变就被写入工作报告,从2月至今板块指数已实现翻倍,即使是持有相关指数ETF的投资者,也收获了可观收益。
从产业进展看,板块后续催化不断。一方面,BEST项目作为我国可控核聚变的核心工程,当前已进入关键建设阶段,2025年下半年还将启动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关键部件的招标,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另一方面,10月13日至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FEC2025)将在成都举办,市场预期会上将公布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突破与合作计划,进一步提振板块热度。
需要注意的是,可控核聚变板块短期处于相对高位,周五已出现放量出货迹象,后续或伴随调整,但“调整即机会”。作为前沿科技赛道,行业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想象空间广阔,未来必将诞生一批超级大牛股,每次波段调整都是布局良机。
周一操作策略:关注关键支撑位,把握板块分化机会
面对周一的市场走势,投资者需制定清晰的操作策略,核心是“紧盯支撑位、区分板块属性”。
从大盘支撑位来看,5日均线大概率难以守住,但3812点附近区域值得重点关注——该位置不仅是9月23日市场回踩的紫色趋势线所在,也是当前多方力量的关键防守位。若周一指数在3812点附近出现止跌迹象,可暂时观望,等待修复信号;若低开直接跌破该趋势线,则建议先适度减仓,避免进一步风险,后续指数或继续考验3760点,极端情况下可能触及3620点,稳健者需等待趋势重新走好后再入场。
从板块机会来看,市场或出现明显分化。此前领涨的科技类板块短期调整压力较大,而银行、证券等金融板块已提前下跌,叠加可控核聚变等利好板块的存在,“高低切换”概率上升。特别是可控核聚变板块,尽管短期或随大盘调整,但长期成长逻辑未变,可重点关注两类企业:一是已进入BEST、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核心项目供应链的公司,如参与真空室制造、超导线材供应的企业;二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的龙头,如掌握高温超导带材、钨铜偏滤器等核心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
综合来看,周一A股大概率迎来“调整落地后的拐点”,跌幅不太可能超过4月7日,最迟周二或完成跌势。若在关键支撑位出现止跌,且主力资金进场护盘,投资者可试探性跟进,但需严格控制仓位。长期来看,尽管短期调整难免,但四季度A股走势仍值得期待,无需因短期波动动摇长期判断。
最后需提醒:本文观点仅基于市场现状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
来源:完美微风edF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