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他带着秦军扫平六国,把文字、尺子、马车轱辘都改成一样的,这份“把天下拧成一股绳”的心思,连修陵墓都藏不住。
西安临潼的骊山北麓,老远就能瞅见个土山似的封土堆,那就是秦始皇陵。
埋在里头的嬴政,是中国头一个称“皇帝”的人。
当年他带着秦军扫平六国,把文字、尺子、马车轱辘都改成一样的,这份“把天下拧成一股绳”的心思,连修陵墓都藏不住。
他的陵园大得吓人,说是抵得上78个故宫,现在露在外头的封土堆是覆斗形,站在底下往上看,风刮过土坡子,总觉得能听见千年前工匠凿石头的声响。
不过最让人挪不开眼的还是陪葬坑的兵马俑:八千多个陶俑站得整整齐齐,有戴帽子的军官,有扎着发髻的士兵,连脸上的皱纹、铠甲上的钉眼都不一样。
现在主墓还没挖开,但光这些兵马俑就足够让人惊叹了:它不光是“世界八大奇迹”,更是秦代军事、工艺的活化石!
从西安往北开车,到咸阳兴平的茂陵边上,能找着霍去病墓。
这墓怪得很,不像别家是方方正正的土堆,倒像座没修过的小山——后来才知道,是汉武帝特意让这么修的,“以山为陵”,意思是“这娃的功劳,配得上一座山”。
霍去病是真少年英雄。
17岁跟着舅舅卫青出征,带八百个轻骑兵就敢往匈奴地盘冲,杀了两千多人,回来就封了“冠军侯”。
21岁更狠,带着大军往北追了几千里,把匈奴赶到贝加尔湖,人家问他咋不早点成家,他甩了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听着都觉得胸口发烫。
墓前的石雕最有意思。
“马踏匈奴”那块,战马稳稳当当踩住个匈奴兵,匈奴兵蜷着身子挣扎,可战马眼神静得很,像在说“别闹”。
还有卧着的老虎、要跳起来的马,石头没磨得光溜,线条粗粗的,可那股子劲儿,比画出来的还鲜活。
三、武则天的乾陵:那两块碑,藏着个“女子也能坐龙椅”的故事咸阳乾县的梁山,远远看像个睡着的人,武则天的乾陵就藏在这儿。
这陵邪门得很,黄巢带几十万兵挖了几天,连入口都没找着。
后来还有军阀用炸药炸,也没炸开,至今还是唐陵里少有的没被盗过的。
山脚下立着两块碑,右边是“述圣纪碑”,武则天写给丈夫唐高宗的,刻了几千字,把高宗的好话说了个遍。
左边是“无字碑”,光溜溜一块石头,一个字没有。
有人说她是觉得自己做的事,好赖让后人说去。
也有人说她是觉得“我做的这些,哪是几个字能写尽的”。不管为啥,这“不说话”的碑,倒比写满字的还让人记挂。
陵前还有六十一尊石头人,都是当年归顺唐朝的少数民族首领,可惜脑袋大多没了,只剩身上的袍子还能看出花纹。
渭南韩城的芝川镇,过了黄河大桥往南走,能看见片柏树林,司马迁墓就在里头。
这里埋着写了《史记》的“史圣”司马迁。
被汉武帝处以宫刑,换旁人早垮了,他偏咬着牙写,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他的墓是个圆圆的土堆,不高,旁边绕着圈老柏树,树干上都是裂纹,看着得有上百年了。
风一吹,柏叶沙沙响,倒比人说话还静。墓旁边有座祠,院里立着块碑,刻着“汉太史司马公墓”,字是老早以前刻的,笔锋沉得很,像他写史书时的心思。
渭南富平县觅子乡,有座不显眼的墓,是颜真卿的。
现在的墓是后来重修的,封土堆是覆斗形,看着普通,可只要想起墓里的人,就觉得不普通。
颜真卿的字谁没见过?《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学书法的没人不临。
但他不光字硬,人更硬。安史之乱时,他都快六十了,还带着乡亲们起兵抗敌;后来被叛将李希烈扣着,李希烈拿死吓唬他,他瞪着眼说“我颜真卿怕过啥”,最后真就没屈服。
墓前有块碑,刻着他的生平,旁边还有后人题的诗,有句是“字如其人真丈夫”。
其实这些古墓哪是土堆啊?秦始皇陵里是“想让天下太平”的野心,霍去病墓里是“少年敢担事”的锐气,乾陵里是“女子不输男”的通透,司马迁墓里是“委屈里写真理”的执着,颜真卿墓里是“字硬人更硬”的风骨。
陕西的地下藏着太多这样的人,他们没留下照片,没留下视频,就靠这一座座土堆、一块块石头,把故事传到现在。
来源:一万个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