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职工维权只需“进一家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3:04 3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总工会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工作指引,打造高效便捷的全链条维权闭环模式,并建立“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实现劳动纠纷源头化解、高效便捷调解。

阅读提示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总工会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工作指引,打造高效便捷的全链条维权闭环模式,并建立“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实现劳动纠纷源头化解、高效便捷调解。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的上合国际物流港,一处今年启用的货车司机法律服务站成为工会服务的新阵地。在这里,数百名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物流货运的司机通过定期的普法活动了解法律常识,每周值班的援助律师为他们答疑解惑。

“1+12+123”法律服务阵地,将工会维权触角延伸到镇街园区;“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近年来,青岛市总工会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工作指引,搭建“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平台体系,形成高效便捷的全链条维权闭环模式,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建立“1+2+123”维权服务网

前不久,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隐珠职工法律服务站的援助律师接待了8名聋哑职工。他们此前在某工地务工被拖欠工资,正当不知如何维权之时,看到设立在街道的法律服务站,于是前去咨询。援助律师安抚他们的情绪,随后组建微信群,启动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展协商调解,最终聋哑职工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这样围绕在厂区、职工“家门口”的便捷阵地,青岛共有123家。针对职工面临的维权成本较高等问题,青岛市总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建成“1+2+123”维权服务网格化矩阵,即1个市职工法律服务中心,12个区市工会法律服务机构,123个街镇、园区职工法律服务站,星罗棋布的实体阵地如同一张网络,实现职工维权服务的全域覆盖。

为扩大服务半径,青岛各级工会还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市90%区市工会的服务力量入驻基层综合治理中心,并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80%区市工会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站。

五方联动提升纠纷化解效率

以往,职工因为不了解法律政策,经常出现多部门奔波、重复递交材料等现象,对此,青岛市总通过多方联动打造“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平台,实现维权服务全链条闭环运行。

青岛市总通过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将职工法律维权体系纳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今年联合5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促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意见》,建立“工会+法院+检察院+司法+人社”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将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等工作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

实施中,青岛市区各级工会整合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资源,设立诉调对接办公室、巡回法庭等,为职工提供劳动争议咨询、仲裁协助、执行跟进等全流程服务,职工“进一家门”就能实现劳动诉求的闭环式解决,减轻维权负担、提升纠纷化解效率。2024年以来,全市办理工会法律援助案件8405件,解答职工法律咨询35643件,为职工挽回损失1.27亿元。

大数据赋能劳动争议源头治理

“您有一条预警信息待处理,请尽快落实。”今年8月,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通过劳动争议预警平台收到一条职工维权预警信息。该信息显示某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青岛分公司解聘20余名职工,存在劳动争议风险隐患。服务中心马上联系企业所在的区市工会,指导企业按整月缴纳离职人员社保、发放工资,有效避免劳动纠纷。

2022年,青岛市总与市人社局联合建立“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重大劳动争议风险隐患进行超前预警和联动化解,赋能劳动争议源头治理。

青岛市总联合市大数据局,将关于失业解聘、社保欠费等反映劳动关系运行的关键指标,以及人社、工商等涉及企业日常经营的数据全部自动录入平台,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即时判断并发出预警信息。根据监测信息的风险等级,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和市、区、镇街、企业工会组织按照“属地管辖、分级处置、协同联动”的原则,联合开展劳动争议预警和跨部门处置工作。2024年以来,监测预警企业660家,覆盖职工65.7万人次,预警各类信息920条,成功调解160例。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