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鱼缸里的鱼长出脚自由进出,水陆两栖?它不会缺氧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09:19 2

摘要:原来这货叫滩涂鱼,外号跳跳鱼,离水能蹦跶小半天,靠的不是魔法,是鳃里自带“小水库”——新加坡团队去年发在《自然》上的解剖图显示,它鳃腔能存下相当于体重6%的水,像随身带个微型加湿器,4小时不喘。

“鱼长出膝盖了?

刷到那条在地板上啪嗒啪嗒蹦跶、最后自己跳回缸里的视频,第一反应是特效。

结果评论区一水儿“我家也跑了,三天后在鞋柜里干成鱼片”。

原来这货叫滩涂鱼,外号跳跳鱼,离水能蹦跶小半天,靠的不是魔法,是鳃里自带“小水库”——新加坡团队去年发在《自然》上的解剖图显示,它鳃腔能存下相当于体重6%的水,像随身带个微型加湿器,4小时不喘。

把跳跳鱼当新宠的人,今年翻了三倍,某宝标价300-800一条,颜色越花越贵。

可买回家多半撑不过两周:它要的不是鱼缸,是“潮间带模型”——一半海水一半泥滩,水位精确到10-15cm,水温25℃±1℃,少了泥就应激,多了水就淹鳃。

主播不会告诉你,普通家庭裸缸饲养,30天存活率不到三成,尸体还自带一股臭海带味,开缸即社死。

更离谱的是它的“膝盖”。

剑桥今年1月的显微CT拍到,它腹鳍里真有一截软骨,能像折叠支架一样撑地,陆地爬行效率比普通鱼高400%。

实验室拿这段结构3D打印成小腿,装在小型搜救机器人上,续航直接翻倍,网友笑称“一条鱼把机器人卷成了鱼干”。

别光觉得萌,野生跳跳鱼正悄悄变少。

十年前浙江滩涂一铲子下去能铲起一桶,现在得靠无人机数头——全球种群十年掉了35%。

原因也简单:填海、养殖、码头,一块接一块把泥滩改成水泥。

去年它刚被列进国家“三有”名录,捕野生超过20条就能立案,可市场上依旧有人打着“自家塘繁殖”旗号卖野货,价格翻三倍。

想养又下不去手?

其实有个折中办法:直接买人工繁殖苗,颜色虽没野生的艳,但起码不犯法。

缸里铺5cm细沙+1cm海水,再放块能露出水面的沉木,每天往沙面喷两次淡海水,模仿涨潮落潮,它就能在客厅给你表演“鱼跃龙门”。

记得加盖,这货半夜蹦跶出来,第二天扫地机器人会把它当薯片吸走——别问怎么知道的。

来源:聪颖火车kP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