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任浩火了带王曼昱拿大满贯这个“反套路”教练藏着3个不一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2 17:12 2

摘要:当王曼昱在WTT中国大满贯1/4决赛上,以4-0干净利落横扫张本美和时,镜头多次切到场边那个穿着运动服、神情淡定的年轻教练——任浩。这个1995年出生的教练,比王曼昱大不了几岁,却用一套“反套路”打法,把曾经有些犹豫的王曼昱,重新带回到“遇强则强”的巅峰状态,

当王曼昱在WTT中国大满贯1/4决赛上,以4-0干净利落横扫张本美和时,镜头多次切到场边那个穿着运动服、神情淡定的年轻教练——任浩。这个1995年出生的教练,比王曼昱大不了几岁,却用一套“反套路”打法,把曾经有些犹豫的王曼昱,重新带回到“遇强则强”的巅峰状态,连许昕都在直播里调侃他:“现在可是咱们队的‘网红教练’了!”

任浩的“不一样”,从王曼昱的比赛里就能看得明明白白。以前王曼昱打硬仗,偶尔会陷入“技术纠结”——明明反手是强项,却总想着补正手短板,导致节奏混乱;可这次对阵张本美和,她全程把反手优势用到极致:第一局7-0的开局里,5分来自反手撕拉变线,剩下2分是反手衔接正手的突然进攻,每一拍都透着“不犹豫、不纠结”的狠劲。而场边的任浩,既没喊“加油”,也没催“提速”,只在暂停时递上毛巾,轻声说一句:“就按刚才的节奏,她跟不上你的反手变化。”

这种“不抠技术,先解心结”的指导方式,正是任浩最特别的地方。他接手王曼昱后,没急着改技术动作,反而先做了件“笨事”——翻遍王曼昱近3年的比赛录像,把她“打得犹豫”的回合都剪出来,和她一起分析:“你不是技术不行,是总担心‘万一失误怎么办’,其实你的反手得分率比正手高12%,为什么不放心用?” 他还搞了个“自信训练”:每次训练结束,让王曼昱自己选“今天打得最爽的3个球”,复盘时只说优点,不说缺点。慢慢的,王曼昱在场上的“畏难劲”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敢打敢拼”的气势。

任浩的“新”,还体现在不墨守成规的战术思路上。以前教练带王曼昱,多是“针对性练短板”;任浩却反其道而行之,专抓“优势放大”。为了让王曼昱的反手更“活”,他特意模拟张本美和、早田希娜的回球习惯,每天陪她练“反手变线+突然加力”的组合;甚至还请队里的年轻队员当“陪练”,故意用刁钻的角度逼王曼昱用反手应对,练到她“闭着眼都能找到对手的空当”。这次打张本美和,王曼昱那记“反手撕拉后突然压中路”的绝杀,就是任浩专门设计的“杀手锏”——张本美和赛前练了无数次防王曼昱变线,却没料到她会突然加力压中路,直接被打懵。

最有意思的是,任浩在队里的“好人缘”,连许昕都忍不住在直播里“调侃”。许昕说:“以前队里开会,任浩总坐在角落记笔记,现在倒好,队员们训练完都围着他问战术,比我这‘老队员’还受欢迎。” 其实这份认可,藏在任浩的“细节”里:他记得王曼昱比赛前喜欢喝温蜂蜜水,每次上场前都会提前准备好;知道她赛后容易复盘过度,会拉着她去操场散步,聊点训练之外的事,不让她陷在“输赢”里。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让王曼昱特别放松——她说:“跟任导在一起,我不用怕失误,因为他总会告诉我‘没事,下一个球打回来就好’。”

现在再看王曼昱的成绩,没人会再质疑“95后教练能不能带好顶尖队员”。任浩用行动证明:好的教练,不一定需要几十年的资历,也不一定靠“老一套”的训话;而是能看透运动员的“心结”,找到最适合她的方式,帮她找回自信,放大优势。就像王曼昱在夺冠后说的:“任导没教我多少新技术,但他让我相信,我自己的打法就是最好的。”

说到底,任浩和王曼昱的“互相成就”,才是体育最动人的样子——一个愿意打破常规,用新方法陪队员成长;一个愿意放下顾虑,跟着教练勇敢突破。而这份“信任与默契”,比任何技术都重要,也正是中国乒乓球队能一直保持优势的秘密之一。

来源:玩咖sW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