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2025年印度团体亚锦赛的第一天,就把亚洲乒坛的“旧账本”掀了个底朝天。去年爆冷击败王楚钦的伊朗18岁小将本雅明·阿拉米安,今年再以碾压姿态赢球;更吓人的是,伊朗队连主力阿拉米安都没派上场,就轻松横扫对手。当五大团体提前出局、朝鲜队打出11-1的悬殊
谁能想到,2025年印度团体亚锦赛的第一天,就把亚洲乒坛的“旧账本”掀了个底朝天。去年爆冷击败王楚钦的伊朗18岁小将本雅明·阿拉米安,今年再以碾压姿态赢球;更吓人的是,伊朗队连主力阿拉米安都没派上场,就轻松横扫对手。当五大团体提前出局、朝鲜队打出11-1的悬殊比分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中日三国杀的时代,要变天了。
小组赛的“生死规则”本就够狠——只有小组第一能晋级,16队最终仅2队闯正赛。首日战罢,吉尔吉斯斯坦、马尔代夫等五支队伍直接打包回家,可没人关心这些“常规操作”,所有目光都钉在了伊朗和朝鲜队的赛场。
伊朗队的亮相像一场“低调的炫富”。对阵马尔代夫3-0横扫,核心主力按兵不动,去年的“黑马”本雅明成了先锋。他打球时的冷静和战术执行力,早没了去年的青涩,举手投足间透着老将的稳。要知道,去年他赢王楚钦时,还被当成“一锤子买卖”的冷门;现在再看,那哪是冷门,分明是伊朗队布下的“先手棋”。更值得玩味的是伊朗体育的“集体爆发”——男排刚进世锦赛八强,女排拿下中亚冠军,乒乓球的崛起,早有铺垫。
比伊朗队更让人发怵的,是朝鲜队这支“神秘之师”。他们久疏国际赛场,一出手就是11-1、11-2的碾压局,三个队员全程面无表情,赢球也不庆祝,连打法都简单粗暴到极致:发球抢攻、绝不退台、不跟你纠缠。中国澳门队和马尔代夫的球员,几乎没摸到过能反击的球,这种“降维打击”的压迫感,比任何花哨战术都吓人。
可比起球队的爆发,抽签结果更像“写好的剧本”。上半区直接对上中国、日本、韩国三支顶级强队,成了货真价实的“死亡半区”——日本和韩国要先在四分之一决赛死磕,赢的那个还得跟中国队争半决赛名额,等于三强里只能活一个进决赛。球迷调侃“上半区直接发亚军奖牌得了”,可没人敢真这么想,毕竟伊朗和朝鲜要是掉进来,随时能把“剧本”撕得粉碎。
下半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印度、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队分散其中,可中国台北队少了林昀儒、高承睿两大主力,几乎成了“陪跑员”。看似轻松的半区,反而少了悬念,倒让上半区的每一场对决,都成了“爆冷预警”。
中国队的阵容,早被放在了放大镜下。男队由王楚钦领衔,他是队里唯一有奥运经验的“老将”,压力拉满。林诗栋状态起伏,梁靖崑“慢热”的老毛病还在,小将向鹏成了潜在的“奇兵”——毕竟他今年刚在大满贯赛赢过巴西名将雨果,打硬仗的底气足。训练场上,王楚钦重点练反手变线和接发球,还跟向鹏加练多球,显然在针对强攻型对手;梁靖崑默默补体能,他知道这届比赛,根本没给“先丢两局再追”的时间。
女队则带着“复仇火焰”而来。去年亚锦赛决赛输给日本丢冠,今年直接派出孙颖莎、王曼昱、陈幸同的“最强阵容”。训练时队员们的狠劲藏都藏不住,孙颖莎加练接发球,蒯曼专攻削球(她是对付日本选手桥本帆乃香的关键),连热身时的眼神,都透着“要把冠军拿回来”的决心。
可赛场的“意外因素”,说不定会先搅乱战局。这次比赛的场地,是用室内田径场临时改造的,地胶铺得凹凸不平,球台摆放也简陋。35摄氏度的高温里,场馆空调形同虚设,球员们边擦汗边调整拍胶,一个打滑、一次灯光晃眼,都可能断送整局球。林诗栋训练时就滑了一下,赶紧换鞋调整;王楚钦甚至提前模拟了“争议球场景”,就怕裁判偏严的判罚打乱节奏。
赛后采访里,本雅明只说“一场场打”,可眼神里的野心藏不住;朝鲜队干脆拒绝所有采访,连训练都封闭进行,没人知道他们还有多少“底牌”。而王楚钦的训练录像里,反复播放着本雅明的反手拧拉——去年的“一课”,他记到了现在。
第一天的比赛结束,亚洲乒坛的“强弱榜”就开始晃动。曾经的弱队在缩小差距(比如孟加拉3-0爆冷赢卡塔尔),中游队伍更敢拼,伊朗和朝鲜的冒头,直接把中日韩的“铁三角”撕开了口子。
接下来的比赛,早不是“谁能赢”的问题——是王楚钦能不能复仇本雅明?是日本和韩国谁先在“死亡半区”出局?是朝鲜队的“神秘”能撑到第几轮?这场在简陋场馆里打响的较量,说不定会写出亚洲乒坛最颠覆的一段历史。
来源:玩界阁DLa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