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现实里,真有人把这条线当命根子——1948年冬天,南京国防部二厅的专线被保密局掐了,侯腾(段厅长原型)连夜跑宪兵司令部报案,最后只换来一句“内部自查”。
“扯电话线”那一下,段厅长手在抖,脸上却笑成一朵老菊花。
镜头扫过,观众弹幕刷屏:这货也太会跪了。
可现实里,真有人把这条线当命根子——1948年冬天,南京国防部二厅的专线被保密局掐了,侯腾(段厅长原型)连夜跑宪兵司令部报案,最后只换来一句“内部自查”。
剧里演得轻飘飘,史实里却是血淋淋:三条人命,两份假档案,一个“海东清”计划直接胎死腹中。
吴石后来能在调查里翻盘,靠的就是段厅长这股“怕事又想立功”的味儿。
一句“我手里有调包签字复印件,但得您亲自开口”,把段厅长架在火上。
火候刚好——再往前一步,他成共犯;往后一步,功劳全飞。
于是这位八面玲珑的老官僚,半推半就把钥匙递了出去,顺带把周局卖了。
聂曦那边更绝。
余骁南在上海路有套小洋房,市价高得离谱,却用“表弟”名义挂名。
聂曦蹲了三天房产交易中心,翻出原始契税票——落款日期比“海东清”启动早整整两周。
时间线一卡,余骁南百口莫辩:情报还没送出去,房子先落袋,这不是内鬼是啥?
镜头没拍的是,聂曦回组里连灌两杯冰美式,手抖得跟段厅长扯线那下一模一样。
戏播完,国安培训班真把这段当教材。
讲师敲黑板:
“看好了,部门本位主义长这样——
眼里只有自家KPI,敌人顺着缝就爬进来。
”
底下学员哄笑,笑着笑着有人小声嘀咕:
“咱们去年不也差点把线索捂在自己抽屉里?
”
笑声戛然而止,空调声显得特响。
历史最会嘲弄人。
侯腾49年逃台,晚年写回忆录,通篇只提“通讯故障”,绝口不说自己签过那张调包单。
剧里段厅长最后一脸落寞,站在空荡的机要室,手里攥着断线,像攥着自己剩下的仕途。
观众骂他软骨头,可换位想想:
换你在那个位置,能保证不跪?
所以再看“扯电话线”,别光顾着刷“高情商”。
那根线,是官僚系统的脐带,一剪,大家都得裸泳。
有人游成了英雄,有人淹成反面教材,更多的人——
像段厅长那样,扑腾两下,抓住一块叫“立功”的浮木,最后漂到岸边,只剩一声干笑。
来源:巷尾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