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丁旺村的玻璃大棚,一股清新的瓜果香气扑面而来,藤蔓上挂满了小巧圆润、纹路绚丽的“彩虹西瓜”。村民郭富兰介绍:“这是于书记带俺们种的彩虹瓜,效益太好了!”她口中的于书记,正是省委宣传部派驻丁旺村第一书记于健。2024年以来,这位省城来的
省委宣传部派驻丁旺村第一书记于健
走进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丁旺村的玻璃大棚,一股清新的瓜果香气扑面而来,藤蔓上挂满了小巧圆润、纹路绚丽的“彩虹西瓜”。村民郭富兰介绍:“这是于书记带俺们种的彩虹瓜,效益太好了!”她口中的于书记,正是省委宣传部派驻丁旺村第一书记于健。2024年以来,这位省城来的博士处长,用“彩虹西瓜”为丁旺村蹚出了特色种植的新路子。
荒棚焕新生
驻村调研了解,村内有座玻璃大棚,由未来智慧农业(费县)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但因缺乏前景好、利润高的种植项目,一直未启用,村民的土地租金也迟迟没有着落。看着闲置大棚,于健萌生了盘活大棚、发展产业、带动增收的念头。为帮助村民追回拖欠租金,于健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先后与企业面谈沟通10余次,经过不懈努力,2024年10月,企业全额支付欠款。村民们交口称赞:“于书记真为俺们办实事!”。
欠款问题解决了,盘活大棚成为新难题。一次村“两委”会议,有村干部提到,村里青年种植能手郑晏龙,正在试种“彩虹西瓜”。于健主动上门,了解到该品种糖度高、口感好、市场走俏,但郑晏龙受限于资金和土地,尚未规模化种植。双方一拍即合,于健拟定合作方案,与企业负责人洽谈,“陈总,玻璃棚空着也是浪费,咱合伙试种‘彩虹西瓜’,种苗和技术村里包,销路咱们一起闯!”面对企业“种西瓜能赚几个钱”的疑虑,于健用一组组数据说服企业负责人。经过两个月反复沟通,合作协议终达成:企业注资盘活大棚、雇佣村民种瓜、销售收益归企业,郑晏龙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2025年2月,“彩虹西瓜”正式落户玻璃大棚。
移入玻璃大棚的瓜苗
产业聚活力
新品种落地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但质疑声仍未散去,企业经理担心:“种植需要精细化管理,万一失败怎么办?”为打消顾虑,于健前后3次邀请费县农科院、青州金瓞农服技术专家走进大棚,手把手教授肥料配比、控温授粉、打杈留瓜等技巧。2025年5月,玻璃大棚喜迎第一茬丰收,试种的4亩“彩虹西瓜”,产量突破1.5万斤,价格比普通西瓜高30%,荒棚终于产出了“第一桶金”!
“彩虹西瓜”喜迎第一茬丰收
尝到甜头后,于健趁热打铁,带动集体和村民扩大种植规模。经充分论证,村集体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利用第一书记资金新建4座高标准种植棚,租赁给郑晏龙使用,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带动24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在村党组织引领下,丁旺村刮起种植“彩虹西瓜”热潮,支部定期举办“彩虹西瓜小课堂”,邀请郑晏龙等种植能手传授技术、分享经验,吸引18名本村及周边青年返乡创业,孵化“土专家”“田秀才”12人,目前种植规模已突破200亩,年产高达100万斤。
瓜香飘四海
为拓宽市场销路,让“彩虹西瓜”卖出好价钱,于健发挥自身优势,先后联系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山东广播乡村频道、山东万胜商贸服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初步推广,赢得大家的认可后,决定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全面提升“丁旺彩虹西瓜”市场知名度。
工人正在对“彩虹西瓜”打包发货
线上,经多方考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李子妃”电商平台合作,首场直播仅一个小时,1200箱西瓜销售一空,销售额达9万元。线下,于健主动对接高端商超与水果品牌,与诚信志远、丽果丽香等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凭借优质品质与稳定供应,迅速打开线下市场,累计销售额200万元。截至今年8月,总销售额突破480万元,种植户亩均增收超8000元,村集体增收11万元。
从昔日荒废的玻璃大棚,到今天挂满果实的示范展棚,小西瓜映照出一个村庄的奋斗与转型。正如于健在驻村日记里写下的:“彩虹西瓜”带来的不仅是甜蜜的滋味,更是一条越走越宽的产业振兴之路!
来源:奋斗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