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正在“吞噬”中国老人,绝非玩笑,早防早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1 23:04 1

摘要:它就那样在天边轰轰烈烈地燃烧、变幻,从璀璨的金黄到温暖的橘红,最后沉入一抹醉人的绛紫,悄无声息地沉入江底。

手机正在“吞噬”中国老人,绝非玩笑,早防早好!

那场期盼了一整天的江边日落,我到底还是错过了。

不是因为它不够绚烂,也没有乌云搅局。

它就那样在天边轰轰烈烈地燃烧、变幻,从璀璨的金黄到温暖的橘红,最后沉入一抹醉人的绛紫,悄无声息地沉入江底。

而我,像个最忠实的叛徒,背对着这场天地间的盛大典礼,将全部心神都供奉给了手里那块六寸的、发着冷光的玻璃屏幕。

当我脖颈酸麻,从屏幕上那片虚妄的热闹里猛地抬起头时,只来得及瞥见天边最后一缕红光,像一声沉重的叹息,迅速被蔓延的墨色吞没。

手机屏幕的光打在我脸上,凉飕飕的。

心里“咯噔”一下,一种难以言喻的空洞感迅速蔓延——我守候了整个傍晚的黄昏,竟在我指尖无意识的滑动间,被无声无息地偷走了。

一、 惊醒:从“掌中宝”到“提线木偶”的坠落

这种“被偷走”的感觉,像南方的回潮天,湿气是一点点渗透进来的,等你发觉时,墙壁已经挂满了水珠。

刚退休那会儿,我真心把手机当成了抵御孤独、追赶时代的法宝。

老同事群、家族群、各种养生保健群……我像个饥饿已久的人,一头扑进信息的盛宴。

直到某个瞬间,我才惊觉,事情早已变了味。

楼下的老茶馆,那位和我厮杀了半辈子象棋的老周,如今的对手变成了手机里嗓门洪亮的主播。

他双眼紧盯着屏幕,拇指在“福袋”和点赞键上疯狂起舞,为抢到一包九块九的纸巾而喜形于色。

桌上,那杯我视作“君子之交”的清茶,早已凉透,他却浑然不觉。

我看着他那张被屏幕映照得忽明忽暗的脸,仿佛看到了自己——我们曾经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的“精神头”,如今竟被这点算法精心设计的“蝇头小利”轻易收买,这何尝不是一种沉沦?

更让我心头一紧的,是隔壁单元的林阿姨。

她女儿远在海外,以往每次越洋视频都像过节。

可前几天,她拉着我悄悄诉苦:“老陈,不瞒你说,我现在……有点怕接女儿的视频了。”

她声音低了下去,“镜头那边,她总是兵荒马乱的,一边开着电脑,一边小孩在哭闹。说不上三句贴心话,就被一句‘妈,我这边忙着,您照顾好自己’给匆匆打断。”

她望着窗外,眼神空空的,“挂了视频,这屋子静得能听见心跳,我心里比没打之前还空落落的。我就怕看她那么累,更怕自己……成了她的负担。”

她的话,像一根细针,稳稳地扎进了我心里。

这本该缩短距离、温暖人心的工具,何时成了传递焦虑、放大孤独的放大器?

它拉近了万里之遥,却在我们与近在咫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之间,筑起了一道看不见却更高的墙。

我恍然大悟:不是我们在玩手机,是手机,以及它背后那套精准无比的算法,在“玩”我们。

它像一位极高明的驯兽师,洞悉着我们内心所有的恐惧——怕落后、怕生病、怕被世界遗忘;放大着我们所有的渴望——需要联结、需要认可、需要即时满足。

然后,它用碎片化的信息和廉价的兴奋感,一点点喂养我们,直到我们丧失掉品尝现实生活这顿“正餐”的胃口。

我们,成了不折不扣的“提线木偶”。

二、 自救:一个退休老人的“数字断舍离”

我这辈子,大风大浪经历了不少,难道要在晚年,栽在这块小小的屏幕里?我不甘心。

一场名为“夺回生活主权”的战斗,就这样悄然打响。

1. 划定“离线孤岛”,重拾手尖的温热

我翻箱倒柜,找出一个蒙尘的老式木匣,带黄铜小锁的那种。

我给自己立下铁律:每天上午3小时,手机必须“入狱”,钥匙放在客厅最远的抽屉里。

头两天,简直是“戒断反应”的煎熬期。

木匣里稍有震动,我就如坐针毡,心神不宁,仿佛错过了几个亿的重大消息。

为了压下这种焦躁,我找出了闲置多年的文房四宝。

当墨锭在砚台上缓缓画圈,散发出独有的松烟清香时,我那颗浮躁的心,竟奇异地慢慢沉静下来。

当我颤巍巍地写下第一个歪歪扭扭的“静”字,笔锋与宣纸摩擦发出的“沙沙”声,是如此真切、如此悦耳,这份从手尖传来的踏实感,是任何手机提示音都无法给予的。

2. 精简“信息食谱”,滋养真实的关系

我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社交大扫除”。

一口气退出了几十个“购物秒杀群”、“养生秘闻群”等信息垃圾场。

世界,瞬间清净了。

然后,我新建了一个小小的“老伙计·烟火人生”群,约法三章:不发链接、不搞投票、不传未经证实的消息。

只分享些实在的:阳台的茉莉开了几朵,今天红烧肉的糖色炒得恰到好处,或者,干脆就直接喊一嗓子:“下午三点,老地方喝茶,谁有空?”

和女儿的沟通也变了方式。

视频前,我会先发条信息:“丫头,现在方便吗?咱们专心聊十分钟。”

这宝贵的十分钟,彼此目光专注,言语真切,情感的浓度和质量,远胜从前心不在焉的一小时“背景音式”陪伴。

3. 以身为度,沉浸于“此时此刻”

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傍晚将手机留在家中,独自步行到江边。

就那么安静地坐着,不看手机,不看时间,只是用全身心去感受。

看夕阳如何为云朵镶上金边,看粼粼波光在江面碎成万千金箔,听江水温柔拍岸,闻着风中带来的湿润水汽和青草气息。

那一刻,时间仿佛恢复了它本该有的、绵长而柔软的质地。

我深刻地体会到,算法营造的虚拟世界再精彩,也无法模拟阳光熨帖在皮肤上的暖意,无法复刻微风拂过脸颊的清凉,更无法替代与老友对坐时,一个眼神、一次拍肩所传递的、无需言说的懂得。

三、 心安:寻回“当下”这味最好的药

如今,我依然使用手机。

但它已从一个需要时时供奉的“统治者”,回归到一个听话好用的“工具”。

我用它查公交、看天气预报、与远方的亲人视频。

但主动权,牢牢握在了我自己手里。

老祖宗的话,越品越有味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炫目的屏幕看多了,心就瞎了,看不清生活朴素的底色;嘈杂的声音听多了,耳就聋了,听不见内心真实的回响。

我在练字的宣纸上,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字:“身安心稳”。

是啊,我们这代人晚年的福气,不在于手机里装了多少个眼花缭乱的APP,而在于我们有那份清醒和定力,能够随时潇洒地将它放下。

在于我们的“心”,能安然栖息于眼前这杯茶升腾的热气里,能沉醉于窗外这片无限好的夕阳中,能安放在身边老伴看似唠叨实则温暖的叮咛里。

这份踏实、鲜活、可触可感的生活本身,才是我们安顿身心、度过余生最好的底气。

老哥老姐们,如果您也感到被那方屏幕所困,不妨试着迈出一小步。

就从今天傍晚开始,放下手机,和家人围坐,安心吃一顿饭,或者,只是纯粹地抬起头,看看天空流云。

您会发现,那些曾经被屏幕偷走的、金子般的时光,真的可以,凭我们自己的双手,一寸一寸地,夺回来。

来源:涵宝小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