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福建舰电磁弹射“三机同框”的视频还在网上传,印度媒体突然扔出个大消息:中国第四艘航母(004型)快造完了,而且“极可能是核动力”。
2025年10月,福建舰电磁弹射“三机同框”的视频还在网上传,印度媒体突然扔出个大消息:中国第四艘航母(004型)快造完了,而且“极可能是核动力”。
差不多同时,美军把一张卫星照片摆到五角大楼桌上,上海江南造船厂有个巨型模块,比福建舰还大,没见烟囱,倒留了个像核反应堆的口子。
老实讲,这消息一出来,谁都想知道:中国真要搞核动力航母了?
这事得从2005年说起。
那年,乌克兰没完工的“瓦良格”号被拖进大连港,西方媒体还嘲讽“这船最后得变海上赌场”。
结果2012年辽宁舰交付,他们又改口说“就是个训练平台”。
2019年山东舰入列,还是有人不服,说“抄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
直到2022年福建舰下水,8万吨体量加电磁弹射,西方才正经起来,这是全球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的国家。
但福建舰有个短板,它是常规动力,舰上两座大烟囱特别显眼。
常规动力就像电动车,跑远了得找地方“充电”,靠补给舰加油,远洋待久了不方便。
说实话,中国海军要去远海,比如亚丁湾护航,常规动力航母补给太频繁,容易耽误事,核动力才是“续航自由”的关键。
核动力不是随口说的,官方和卫星都给了线索。
2024年全国两会,有人问海军政委袁华智“第四艘是不是核动力”,他就说了八个字:“没有瓶颈,很快就会公布”。
这话可比以前的“按计划推进”实在多了,等于说技术上没问题。
2025年9月更明显,央视军事播了《舰船核动力》专题,还拍了四川夹江的“陆上模式堆”。
解说词直接说“船用小型化压水堆过了满功率考验”,这堆可是专门给大船用的,单堆热功率350兆瓦,美军福特级的堆也就这水平。
后来国防部被问起核航母,也没否认,只说“按安全需要和技术进展推进”,这态度跟以前的“不评论”完全不一样。
美军的卫星照片更有说服力。
他们对比2024和2025年的图,发现三个不一样的地方:模块比福建舰宽4米,舰岛没烟囱,甲板中央留了个18米的正方形口子,这尺寸跟美法核航母的反应堆吊装口差不多。
美军还说,这船满排可能超11万吨,能装70到100架舰载机,连歼-35、空警-600都能上。
本来想觉得美军会不会夸大,但看模块尺寸和口子形状,确实不像常规动力的设计。
中国搞核动力,没赌一把,走了两条路保险。
一条是夹江的陆上模式堆,满功率跑了一年,燃料棒没怎么坏,安全得很,另一条是“玲龙一号”,模块化设计,换一次燃料能跑两年,还能整体吊装,造起来快。
单堆就能给11万吨的船提供28万马力,速度能超30节,续航更是“无限”,只要带够食品,能一直在海上待着。
而且中国没急着一步到位,还是“小步快跑”。
江南厂那模块标着“CV-20”,舷号20,福建舰是18。
按规矩,19号舰应该是福建舰的改进型,常规动力但升级了电磁弹射和舰载武器,20号舰才是核动力首舰。
这么做挺稳,先在19号舰上试新装备,没问题了再装到核动力舰上,不容易出岔子。
当然,核动力也不便宜,单堆采购价就80亿,全寿命下来得500多亿,还得防核事故。
法国“戴高乐”号就出过岔子,反应堆功率不够,修了好几次。
但话说回来,要想在远海有保障,这钱得花。
美军福特级也超支过,关键是把技术搞扎实,别赶工期。
现在看,004型核航母要是2026年下水,2030年形成战力,太平洋就有中美法三个国家的核航母了。
但中国搞核动力,不是为了跟谁比,是为了护航和平,就像海军说的,“走向深蓝,只为守护”。
福建舰是开始,核动力才是中国海军真正的“深蓝入场券”,这一步,走得稳,也走得值。
来源:游史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