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领先中国25年!美媒头版直接反驳:被中国“史诗级超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20:10 1

摘要:特朗普在会上调子挺高,说美国核潜艇技术至少比中俄强 25 年,还得意地补了句,美军核潜艇经常悄悄靠近中俄海岸,没人能发现。

2025 年 10 月有场美军内部会议,来了 800 个高级将领。

特朗普在会上调子挺高,说美国核潜艇技术至少比中俄强 25 年,还得意地补了句,美军核潜艇经常悄悄靠近中俄海岸,没人能发现。

本来想觉得这可能就是他在内部鼓舞下士气,没成想这话刚落地没几天,美国好几家大媒体就直接在头版 “拆台”,用 “史诗级超越” 形容中国的海空装备,这脸打得可够实在的。

说实话,“领先 25 年” 这说法特朗普不是第一次提,但这次时间点特别微妙。

那时候美国海军正忙着推进 “哥伦比亚” 级战略核潜艇的量产,可麻烦一堆 , 预算不够用,船台老得不行,供应链还老断档。

反观中国,渤海造船厂被卫星拍着了,4 艘 093B 核潜艇同时在装设备,还有好多 095 核潜艇的分段密密麻麻堆着,那 “下饺子” 的架势,谁看了都得愣一下。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直接在头版写了句话,我觉得说得挺到位:“当总统还在沉迷于说多少年领先时,中国的船台正用铆钉把差距一点点敲平。”

而且这杂志还列了三个能证明中国 “反超” 的点,每一个都挺有分量。

先说电磁弹射和舰载机的搭配,2025 年 9 月有段福建舰的视频流出来,里面歼 - 35 隐身战机靠电磁弹射,满载着弹药就飞起来了,一连三次都很顺。

可美军呢?F-35C 和 “福特” 级航母的电磁系统,到现在还在一边试验一边改,没个准头。

老实讲,这速度差得还真有点明显。

再看核潜艇,中国最新的 093B 能装 24 个垂直发射单元,里面可以混着放鹰击 - 19 高超音速导弹、反潜助飞鱼雷,还有对陆打击的巡航导弹,一下就形成了 1000 公里左右的打击圈,这种 “非对称” 的打法,美军现在还真没跟上。

最关键的是产能和更新速度,中国过去四年下水了 15 艘核潜艇,平均一年 3 到 4 艘,美军的弗吉尼亚级 BlockⅤ,造一艘得花 24 个月,而且核潜艇总数从以前最多的 71 艘,慢慢降到 60 艘以下了。

这么比下来,特朗普说的 “领先”,怕是有点站不住脚。

以前西方总嘲笑中国早期的 091 型核潜艇,说它像 “水下的拖拉机”,噪音大得不行。

但现在不一样了,093B 用了泵喷推进器、自然循环反应堆,还有浮筏减振的模块,水下的辐射噪声降到了 95 分贝左右。

更先进的 095 型,听说用了无轴泵喷和 X 型尾舵,噪音快到 90 分贝了,跟美军 “弗吉尼亚” 级的改进型差不多水平。

不过最让五角大楼头疼的,我觉得是鹰击 - 19 高超音速导弹装到了潜艇上。

这导弹速度能到 10 马赫,射程 1000 公里,意味着美军航母战斗群还没到能打击别人的位置,就可能被水下的潜艇偷袭,这 “看不见的暗箭” 才真让人防不住。

航母方面的差距也在缩小,美军 2010 年就开始在陆地上试 F-35C 的电磁弹射,可因为飞控软件、储能电机这些老出问题,到现在都没形成完整的作战能力。

中国福建舰 2022 年才下水,2025 年就完成了歼 - 15T、歼 - 35、空警 - 600 三种舰载机的连续弹射,直接从 “验证概念” 走到了 “能形成战斗力”。

美媒自己都承认,中国人用 6 年走完了他们 15 年的路,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六代机方面也有动静,2025 年 3 月美军的 NGAD 项目,就是他们说的 “下一代空优” 计划,因为预算超支暂停了,还得重新规划。

而中国这边,外界暂称歼 - 40的验证机,已经在西北的试飞院搞滑跑测试了。

美智库推测这机型用了变循环发动机和三面阵太赫兹雷达,空战半径比 F-22 还高 40%。

要是 2027 年前能小批量生产,美军在西太平洋的空中优势,怕是要打个问号了。

其实美国这 “25 年领先” 的神话不好讲,根源也挺清楚。

冷战的时候美国核潜艇多厉害啊,1954 年就有了 “鹦鹉螺” 号,冷战高峰时一年能下水 5 到 6 艘 “洛杉矶” 级。

可苏联解体后,订单一下就少了,配套的产业链也萎缩了,能造核潜艇的船厂从 13 家减到只剩 2 家,技术上近 30 年都没出过颠覆性的型号。

中国则不一样,2000 年后就把核潜艇当成 “国家安全核心工程”,科研、工业、资金都往一块凑,形成了 “有需求就预研,预研完就搞工程,工程完了再更新” 的循环。

而且中国在尖端海空领域的投入占比不低,还搞军民融合,好多零件都是自己造的,成本比美国低不少。

比如美国 “哥伦比亚” 级一艘要 120 亿美元,中国 093B 估算还不到 30 亿,相当于用一艘美国潜艇的钱,能造 4 艘中国的,数量优势慢慢就变成了战略威慑力。

美媒这么 “打脸” 特朗普,背后其实是战略焦虑。

特朗普第二任期想减税还想减赤字,2026 年的国防预算只涨了 1.5%,还没通胀快。

海军本来想造 12 艘 “哥伦比亚” 级,最后砍到 9 艘,新一代驱逐舰也推迟了 5 年。

没办法,军方和一些媒体只能拿 “中国威胁” 来说事,倒逼国会给钱,所以就有了 “总统吹牛 — 媒体揭短 — 军方哭穷” 这一连串戏码。

而且美国的产业空心化也挺严重,唯一能总装核潜艇的纽波特纽斯船厂,船台排期都到 2038 年了,还因为缺合格的焊工和进口轴承,把 “康涅狄格” 号的维修时间从 24 个月拖到 42 个月。

CNN 都评论说,“当总统说领先 25 年时,我们的船台连下一艘潜艇的开工时间都排不出来”,这话听着就挺无奈的。

面对这些动静,中国的回应倒挺低调。

国防部发言人就说 “中国武器装备发展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搞军备竞赛”,没跟着炒热度。

海军还放了 “福建舰甲板调度”“093B 北极破冰” 的纪录片,让人看到专业又透明的样子。

《环球时报》社评说得好,“我们不需要用‘超越’去证明什么,只要把每一颗铆钉打得比对手更牢靠,和平就更有底气”。

我觉得这话特别实在,毕竟真本事不是靠说的,是靠干出来的。

未来的竞争,早就不是单一装备比谁厉害,而是看 “侦察 — 打击 — 保障” 的全链路。

中国在搞 “反介入 2.0”,美国在推 “分布式杀伤链”,双方都在拼 AI 决策速度和战场数据容量。

而且谁能更快把民间的 AI、商业航天这些技术用到国防上,谁就更有机会。

说到底,“史诗级超越” 让人震撼的,不只是电磁弹射或高超音速导弹本身,更是背后的工业基础、财政能力和国家意志。

特朗普用年份衡量优势的时候,中国已经把时间变成了一艘艘潜艇、一架架战机和一条条生产线。

未来的深海和远海,比的不是谁喊得响,而是谁的铆钉打得深、代码写得稳、更新跑得更快。

就像福建舰甲板上歼 - 35 弹射出去的轨迹,那不止是一架战机的航迹,更是新时代海军竞赛的起跑线。

来源:壹点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