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英博赛季复盘:靠铁腕治军保级,引援操作留下教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1 05:20 1

摘要: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话糙理不糙,放在哪儿都好使。甭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开公司做买卖,心一软,手一松,队伍就散了,家底就败了。我原以为,这足球场上,喊打喊杀的,总得讲点人情味儿吧?可看完大连英博这个赛季的表现,尤其是他们教练李国旭的用人手段,我才咂摸出味

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话糙理不糙,放在哪儿都好使。甭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开公司做买卖,心一软,手一松,队伍就散了,家底就败了。我原以为,这足球场上,喊打喊杀的,总得讲点人情味儿吧?可看完大连英博这个赛季的表现,尤其是他们教练李国旭的用人手段,我才咂摸出味儿来,这绿茵场,跟咱们过日子的生意场,根本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甚至更残酷,更不讲情面。

李国旭这教练,有点意思。他带的这支大连队,是今年的升班马,家底薄,人手也紧,按理说就是来中超“旅游”一圈,体验体验就回去的命。可人家愣是提前保级了,这本身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但你要是仔细看他们的比赛,又会觉得憋屈。踢那些强队,什么成都、申花,基本上就是被按在地上摩擦,毫无还手之力,输几个球全看对面心情。这战术打法,说好听点是务实,说难听点,就是一眼能望到头的“上限”。他就像一个精打细算的包工头,盖不了高楼大厦,但能保证你这平房地基扎实,不漏雨,能住人。保级,就是他交出的答卷。

这答卷的背后,写满了“无情”二字。

队里有个叫崔麒的球员,就因为一次防守失误,直接被按在了板凳上,连续五场比赛,连一分钟的垃圾时间都没捞到。还有一个叫刘逸的,足协杯踢丢了一个点球,下场也是一样,直接从球队的轮换名单里消失了。这在我看来,简直是冷酷到了极点。点球这东西,巴乔都能踢飞,谁敢保证百分之百?一次失误,就等于给一个球员的赛季判了死刑。李国旭宁可用别的人去客串位置,也不给他们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我们这小地方的一个老木匠,手艺是真好,但脾气也大。他带徒弟,只要你一块木头没下对,哪怕只是偏了一毫米,他能当场把那块上好的料子给你劈了当柴烧,然后让你从头再来。他说,手艺活儿,差一毫就是差一厘,今天你这儿偏一点,明天那儿松一扣,最后做出来的家具就是个废物。李国旭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他手里的“料”本就不多,经不起任何一点瑕疵。球队在保级的钢丝绳上走着,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他不敢赌,也赌不起。所以,他选择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切掉任何可能带来风险的“病灶”。

可这种管理方式,真的是长久之计吗?我表示怀疑。它能保证下限,但同样也锁死了上限。一支球队的凝聚力,有时候也需要一点人情味儿来粘合。

再说说他们的引援,那就更是小作坊买零件的典型思路了。预算有限,可以理解,但他们的做法是“捡芝麻丢西瓜”。宁愿花小钱签三四个派不上用场的“边角料”球员,也不愿意咬咬牙,花大钱请一尊能镇得住场子的“大神”。结果呢?买来的人,有的踢了几场就发现根本跟不上中超的节奏,中期就灰溜溜地回中甲了。这就像我们装修房子,图便宜买了一堆杂牌的开关插座,装上去才发现,不是这个接触不良,就是那个没几天就坏了,最后全得扒了重来,费钱又费力。

外援的问题就更大了。按理说,外援应该是一支中下游球队的“大腿”,是发动机。可大连这几位,更像是随车附赠的脚垫,有他没他,车照样跑,还快不了多少。那个叫拉布亚德的,踢一场好球能歇三场。还有那个马莱莱,顶着高薪合同,在门前挥霍机会的本事倒是越来越大。球队想换掉他,却发现被合同套牢了,解约要赔一大笔钱,想租出去都占着名额。这不就是典型的商业投资失败案例吗?前期尽职调查没做好,被一份光鲜的履历和几段高光集锦给忽悠了,签下长约,结果发现买回来的是个“库存品”,想退货都没门儿,只能砸在自己手里,每天看着他折旧,心里滴血。

一个赛季磕磕绊-绊地过来了,保级成功,算是及格。但明年呢?中超这个环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年靠着一股子狠劲和务实的防守留下来了,明年别的队摸清了你的套路,你这点家底还够看吗?

在我看来,大连英博这个赛季,就是一本给所有中小成本俱乐部写的教科书,里面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血淋淋的教训。李国旭的铁腕治军,在特定时期是有效的“休克疗法”,但一支球队想要真正成长,不能只靠恐惧和纪律。而引援上的“贪小便宜吃大亏”,更是需要深刻反思。足球,终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不是说我堆砌11个能跑的球员就能赢球。它需要化学反应,需要那么一两个能改变战局的核心,更需要一种能让球员心甘情愿为你卖命的球队文化。

这支球队的未来,就看他们这个冬天怎么过了。是继续修修补补,在“活下去”的底线上挣扎,还是真能吸取教训,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请来一两个真正能撑起屋梁的“匠人”。

来源:自强不息溪水uj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