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言:2025 年的夏日社交场,冰红茶不再是便利店货架上 “平平无奇” 的解渴选择,而是摇身变成了社交平台的 “流量宠儿”。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图源:抖音
这个曾经被贴上 “穷鬼饮料” 标签的饮品,一夜之间跃升为“爆款”饮料,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答案或许藏在女明星的镜头里,前不久,韩国女星裴珠泫在Vlog中,一边拆着粉丝寄来的礼物,一边随手拿起桌上的冰红茶拧开喝,就这个毫无剧本的日常画面,直接带火了#冰红茶也是升咖了#这个话题,单日阅读量破千万,引发网友大规模热议。
图源:小红书
但这可不是冰红茶第一次 “靠明星出圈”。前几天金智秀录制综艺现场,随手拿出的就是冰红茶、Lisa 在演唱会彩排间隙,对着镜头比耶时,桌上也有一瓶冰红茶,瓶盖还没拧开。
图源:小红书
当大家发现,平时精致到头发丝的女明星,私下里也爱喝这种 “平民饮料” 时,冰红茶瞬间就多了层 “滤镜”,有人说 “再也不说冰红茶是穷鬼饮料了”,也有人说”冰红茶背着我们偷偷‘升咖’了”。
图源:微博
冰红茶的 “二次翻红” 绝不是单靠几个明星镜头就能成的,而是传统饮品在社交时代精准适配新消费需求的结果。但这款“国民饮品”又藏着怎样的生存智慧,能在近三十年市场中持续保鲜、逆势走红?
社交场“全面开花”
冰红茶再度走红
当冰红茶在 2025 年夏日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心时,立体爆发的热度催生出海量“神评论”。在自来水安利下,让这款经典饮品真正实现了 “全面开花”。
图源:微博
从传播阵地来看,不同社交平台形成了 “各有侧重、相互共振” 的热度态势。
在以短视频为主的抖音平台,冰红茶相关话题凭借 “强视觉+魔性BGM” 的配合迅速破圈。
图源:抖音
而在小红书,冰红茶的传播则更贴近日常需求。用户不再局限于 “怎么喝”,而是延伸到 “在哪喝、和谁喝”。
有人分享 “办公室冰红茶提神攻略”,说自己加班时会用冰红茶兑黑咖啡,一杯“冰红茶美式”成为了办公室“牛马”的新宠。
图源:小红书
微博平台则凭借 “话题发酵 + 明星效应”,推动冰红茶实现 “破圈传播”。Lisa、IU 等 30 多位明星在公开场合饮用冰红茶的画面被整合传播,#康师傅冰红茶#话题顺势登上热搜。
图源:微博
这种 “全面开花” 的态势,最终也体现在市场数据上。从终端渠道的反馈来看,2025 年夏天的冰红茶完全成了便利店的 “销量主力”。货架上的冰红茶基本摆不满多久就会被买走。像商圈、写字楼附近的热门门店,更是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热度肉眼可见地高。
双重动力驱动
冰红茶走红的逻辑何在?
冰红茶能在社交场中 “出圈”,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 “产品革新、社交传播” 双重力量共振的必然,每一环都精准踩中了当下消费市场的核心痛点。
产品端的 “健康化升级 + 口感创新”,是冰红茶走红的核心根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高糖” 曾是冰红茶的最大短板,这也让它在无糖茶崛起的浪潮中逐渐失势。
为此,茶饮巨头针对性推出 “0 蔗糖版冰爽红茶饮”,保留经典茶香的同时剔除多余糖分,还新增鸭屎香等果味低糖款,精准适配健康需求。
图源:小红书
而后是社交端的 “反差营销 + 用户共创”,让冰红茶实现 “低成本破圈”。冰红茶的走红没有依赖高额广告投放,而是抓住了 “反差感” 这一社交传播密码。
当大家印象中 “精致到骨子里” 的女明星,私下里却拿着平价冰红茶畅饮时,这种 “高端人设与平民饮料” 的反差瞬间引发热议。
图源:小红书
更关键的是,品牌没有局限于 “明星效应”,而是主动引导用户共创:通过发起 “冰红茶创意喝法挑战”,鼓励大众分享自己的混搭方式。
有人把冰红茶搭配冰红茶,两大解暑饮料被称为“最伟大的喝法”;有人用冰红茶搭配伏特加,调出 “酒蒙子的夜晚必备”,这些玩法门槛极低,几乎人人都能尝试,很快在社交平台掀起热潮。
图源:小红书
与此同时,围绕冰红茶的趣味玩梗也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网友们脑洞大开的创意解读让这款饮品多了几分话题感。甚至衍生出 “冰红茶才是隐藏的社交硬通货” 这样的趣味段子,进一步放大了它的社交热度。
图源:小红书
这种 “明星引爆 + 用户裂变” 的传播模式,让冰红茶快速从 “产品讨论” 升级为 “社交话题”,形成病毒式传播。
正是这双重合力的相互支撑,产品革新解决 “能不能喝” 的问题,社交传播解决 “想不想喝” 的问题,才最终推动冰红茶在社交场 “全面开花”,完成这场漂亮的 “二次翻红”。
三十年迭代史
冰红茶品类进化之路
冰红茶如今的 “社交顶流” 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近三十年的市场沉淀与迭代升级,在不同阶段找准定位,逐步成长为 “国民饮品”。回溯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1994-2005 年是冰红茶的 “开创期”,核心任务是 “定义品类、打开市场”。1994 年,旭日升推出国内首款碳酸冰茶,以 “冰爽口感” 为卖点,首次将 “茶” 与 “冰” 结合,开创了茶饮料新品类。
图源:网络
这一时期,冰红茶通过电视广告、线下小卖部铺货等方式,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冰爽一夏” 的广告语深入人心,为品类奠定了广泛的消费基础。
2006-2019 年进入 “成熟期”,行业呈现 “双雄争霸” 格局,同时也面临 “标签固化” 的问题。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康师傅与统一成为冰红茶市场的两大巨头,通过 “渠道下沉 + 广告营销” 巩固地位。
图源:小红书
这一时期,冰红茶的增长陷入瓶颈,甚至被网友们调侃为 “穷鬼饮料”,品类面临转型压力。
2020 年至今,冰红茶进入 “转型期”,以 “健康化 + 社交化” 为核心,开启 “二次增长”。面对无糖茶的冲击,头部品牌率先调整策略。康师傅在 2023 年推出无糖版冰红茶,签约王一博代言,吸引年轻消费者。
图源:小红书
与此同时,品牌开始主动拥抱社交平台,鼓励用户分享冰红茶的创意喝法,结合明星效应制造话题,最终在 2025 年实现 “社交破圈”,让冰红茶从 “传统饮品” 升级为 “社交符号”,完成了品类的 “升咖”。
冰红茶“红出圈”
前景和挑战不可忽视
冰红茶的社交走红为品类带来了短期热度,但要实现 “从爆红到长红”,还需在机遇中应对挑战,在创新中巩固优势。
图源:《2025中国瓶装冰红茶饮料行业白皮书》
当前,冰红茶既面临着品类扩容、市场拓展的机遇,也需应对同质化竞争、健康认知短板、热度保鲜等多重挑战。
从发展前景来看,冰红茶仍有可挖掘的空间。其一,健康化与场景化可进一步深挖;其二,市场可实现 “下沉与升级并行”,依托现有覆盖全国的渠道网络,继续巩固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基本盘。
但与此同时,冰红茶也面临着两大核心挑战。首先是同质化竞争加剧 —— 看到冰红茶的走红后,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新玩家纷纷聚焦 “减糖、气泡” 卖点,产品差异度逐渐缩小。
其次是热度保鲜难度大。当前的走红高度依赖明星效应与话题营销,若后续缺乏持续的内容创新,用户容易对 “明星同款”“创意喝法” 失去新鲜感;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的品牌忠诚度,避免 “昙花一现”,成为冰红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写在最后
冰红茶的社交逆袭,本质上是 “经典基因与时代需求” 的成功对接。这款拥有近 30 年历史的饮品,没有被 “传统” 束缚,而是通过精准洞察消费变化,最终实现了从 “功能饮品” 到 “社交符号” 的蜕变。
图源:抖音
其背后的逻辑,为更多传统品类提供了可借鉴的 “重生路径”。
首先,经典不是负担,而是可挖掘的核心资产。冰红茶的 “童年回忆” 是其区别于新品牌的最大优势,品牌没有抛弃这一基因,而是唤醒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找到经典与现代的连接点,让 “老品牌” 焕发新活力。
图源:小红书
最后,短期走红靠流量,长红靠价值。若想避免 “昙花一现”,冰红茶需要在流量过后,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将 “短期热度” 转化为 “长期增长”,真正实现 “跨越时代的经典”。
图源:小红书
未来,冰红茶若能持续平衡 “创新与传承”“流量与品质”,有望在 350 亿元市场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成为真正跨越代际的 “国民饮品”。
而更多像冰红茶这样的传统品类,也可借鉴其路径,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拥抱变化,在新消费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 “破圈之道”。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