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广网天津10月11日消息清晨的陇东黄土高原上,晨雾尚未散尽,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太莪奶山羊养殖产业园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星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伟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熟练操作着设备,为奶山羊做疾病筛查。“放在几年前,这样的检测条件想都不敢想。”曹伟的感慨,
央广网天津10月11日消息 清晨的陇东黄土高原上,晨雾尚未散尽,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太莪奶山羊养殖产业园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星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伟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熟练操作着设备,为奶山羊做疾病筛查。“放在几年前,这样的检测条件想都不敢想。”曹伟的感慨,道出了合水奶山羊产业在津甘协作帮扶下的巨大变迁。
合水县有着悠久的养羊历史,但长期以来,当地养殖户多以粗放式养殖绒山羊、肉羊为主,产业附加值低。“以前我们主要养殖肉羊,全靠老天爷赏饭吃,不懂科学养殖,管理也比较粗放,同时我们缺技术和设备,即使进行奶山羊养殖,羊奶质量也不稳定。”曹伟说道。
曹伟在喂养奶山羊(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粗放养殖带来的品质短板,叠加当地加工企业缺乏优质生产线,不少养殖户的鲜奶常常“愁卖”,一年的辛苦钱总也赚不踏实。因此,当地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2021年,天津市红桥区向合水县伸出了援助之手,投入资金200万元,帮助甘肃秦直乳业有限公司建设先进的湿法生产线。从鲜奶杀菌、浓缩到喷雾干燥,全程实现无菌化操作,乳粉颗粒细度小,蛋白质保留率高,达到国家乳粉生产标准,精准匹配合水县“10万只奶山羊产业规划”。
由天津市红桥区援建的新厂区(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走进秦直乳业湿法生产车间,不锈钢管道如银色脉络纵横交错,鲜奶在密闭系统中平稳流转。“这条生产线是由天津市红桥区援建的,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也拓宽了销路。”甘肃秦直乳业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魏继宗指着生产线介绍,依托这条生产线,企业推出了全脂羊奶粉、配方乳粉、液态奶三大系列产品,主打“陇东高原奶源”“零添加、高钙低脂”,经第三方检测,产品乳铁蛋白含量达普通牛奶的8倍,品质跃居行业前列,“未来我们会把羊奶产业做大做强,和乡亲们一起再创辉煌。”
秦直乳业的工作人员在监测车间运行情况(央广网发 刘雨桐 摄)
生产线的落地,倒逼当地养殖技术升级。在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和红桥区的帮助下,合水县建成标准化奶羊良种繁育中心,引进萨能奶山羊等优质品种,还帮助建设了羊奶检测中心,由专家技术团队为全县奶羊养殖场(户)开展免费生鲜羊乳检测服务;同时,在奶山羊养殖核心区太莪乡新建奶山羊养殖基地、实训基地和奶羊技术服务站,为更多养殖户提供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规模养殖等服务和培训。秦直乳业也与165户分散养殖户、13家规模化养殖场签订长期收购协议,曹伟便是合作的养殖户之一。
曹伟正在进行奶山羊疫病检测(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在天津援建的实验室投用后,合作社不仅能自主开展疾病筛查、同期发情配种等关键环节工作,奶山羊养殖数量也从200只增加到600余只,单只羊年产奶量达600至800公斤。“现在养羊心里有底了!”曹伟说,他还带动了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村民来买羊羔,我们包技术指导、包羊奶销售,就是想让大家都掌握靠谱的养殖技术,实实在在增收致富。”
在合水县奶羊良种繁育中心内,工人正在进行消杀消毒(央广网发 刘雨桐 摄)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销售渠道也随之拓宽。天津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天津市商务局、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举办了“东西协作—津陇好物上抖音”和“津陇共振兴”甘味展销等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线下展销等活动让合水羊奶粉被更多消费者熟知。合水县产品体验馆也在各方帮助下建立,天津市民在体验馆内就能品尝、购买到新鲜的合水羊奶粉。“传统电商+新媒体”的营销模式,让这份来自黄土高原的礼物走进了千家万户。
品类丰富的合水县农产品(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秦直乳业销售额达700万元。如今的合水羊奶粉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不仅带动养殖户增收,更成为东西部协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范例。
由天津市红桥区援建的奶羊繁育中心(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这条羊奶粉生产线,不仅是一条技术升级的“制造线”,更是一条联农带农的“共富线”、消费帮扶的“示范线”。当传统牧歌遇见现代科技,黄土高原正在书写新的故事。
出品: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融媒体中心 央广网天津频道
记者:韩雨晨 周思杨
视频:刘雨桐
配音:戚甜梓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