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举国同庆的国庆遇上阖家团圆的中秋,省未管所(贵定监狱)充分利用节日契机,精心组织系列教育活动,将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与亲情关怀深度融合,为罪犯搭建重塑自我的教育平台,推动教育改造工作提质增效。
欢度国庆 喜迎中秋
当举国同庆的国庆遇上阖家团圆的中秋,省未管所(贵定监狱)充分利用节日契机,精心组织系列教育活动,将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与亲情关怀深度融合,为罪犯搭建重塑自我的教育平台,推动教育改造工作提质增效。
一场升旗仪式 激发爱国热情
10月1日清晨,省未管所(贵定监狱)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值班民警与罪犯整齐列队,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人员面向国旗肃立致敬。
升旗仪式后,罪犯代表发言:“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时,我为自己曾经的错误感到羞愧,更坚定了改过自新的决心。”通过这场具有仪式感的活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为改造之路注入正向精神力量。
一部红色电影 厚植家国情怀
红色电影中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以国之大义,重塑价值坐标,感受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奉献、以身许国” 的崇高情怀。有效修正未成年罪犯的 “价值迷茫”“自我中心” 等问题,让他们感受到 “国家” 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与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有罪犯在观后感中写道:“钱学森爷爷放弃国外那么好的条件,毅然回国参与祖国建设。我却因为一时冲动触犯法律,既对不起家人,更对不起这些给我们创造安稳生活的先辈。”观影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新的价值参照,“共情式反思” 更为触动内心。
一封家书 架起亲情桥梁
“爸妈,以前我总觉得你们的唠叨是束缚,直到失去自由后才明白,那是我最该珍惜的牵挂。我在这里学会了叠被子、学文化……” 在中秋节的“一封家书” 活动中,写着这样饱含愧疚与反思的文字。
“一封家书” 让未成年罪犯在文字中直面罪行、在情感中感受温暖、让 “悔过之情” 不再停留在口头,而是转化为脚踏实地的改造动力。当信笺被郑重地封入信封,寄出的不仅是思念,更是一份重新做人的决心;当家人的回信被小心翼翼地珍藏,收到的不仅是鼓励,更是支撑他们走好改造之路的希望之光。
一幅书画 增强改造自信
未管所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教育引导罪犯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书画中,以书法的形式抒发表达,在“书写”中感悟深义,在“绘画”中描摹真情。让他们对“国家”“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让“好好改造、感恩社会、回报家国”的信念变得具体、坚定,为他们的改造之路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此次国庆、中秋系列活动
将爱国主义与亲情关怀有效结合
既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也为罪犯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