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书协主席穿越唐朝?柳公权摇头:这字儿,怕是进不了国子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1 19:24 1

摘要:想象一下,把四川省书协主席代跃的草书,挂在唐代长安城的朱雀门上。路过的“草圣”张旭可能瞥一眼,捻须笑道:“有点意思——可惜啊,比吴道子这墙壁画,还差着一整条渭河的水墨。”

想象一下,把四川省书协主席代跃的草书,挂在唐代长安城的朱雀门上。路过的“草圣”张旭可能瞥一眼,捻须笑道:“有点意思——可惜啊,比吴道子这墙壁画,还差着一整条渭河的水墨。”

一、唐代书法:每一笔,都是山河咆哮

唐人写字的底气,是从骨头里渗出来的。
颜真卿写《祭侄文稿》,哪里是在写字?分明是用笔尖蘸着血泪,在纸上刻下家国仇恨。字字崩裂,却气贯长虹。

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笔笔如剑戟,结构森严得像玄武门的禁军仪仗,让人望而生畏。

怀素的《自叙帖》,更是“狂”出了境界——落笔生风,满纸云烟皆化作禅机,那是盛唐才有的精神气象。

他们的笔墨,是从金戈铁马的熔炉里锻出来的。那个时代,书法不是风雅玩物,而是丈量天地的尺子。

二、代跃的字:精致,但缺了点儿“野”味儿

平心而论,代跃先生的字,功力不俗。
他的草书深得二王脉络,线条流转自如,章法疏密有致,尤其擅长在方寸之间玩转矛盾与和谐。若单比“技术储备”,他对历代法帖的研习深度,恐怕让唐代大师们都望尘莫及——毕竟,他能通过高清印本,把千年墨迹看得清清楚楚。

他的《草书李白诗》,对笔墨浓淡的掌控、空间分割的巧思,都展现着当代专业书家的系统训练。但这恰恰暴露了问题:太系统了,系统得没了脾气。

三、致命的差距:不是笔法,是“气”断了

如果把代跃的字放在唐标下一量,最要命的差距立刻显现:他笔下缺了那股子“气”。

唐人写字如大将布阵,代跃挥毫像文人赏花;唐人笔墨间有金戈铁马,代跃纸面上多书斋雅趣。

这真不是他个人才情不够,而是时代变了:

为什么而写? 唐代大师为碑铭、奏章而书,字字千斤;当代书家为展览、收藏创作,下笔时难免想着评委喜好、市场行情。凭什么而立? 颜真卿以忠烈铸笔,柳公权以风骨立字;今天的书家,多在技法层面精雕细琢。以什么为生? 唐人称书法为“小道”却通着天地;今人以书法为专业,反而困在了评价体系里。

四、破局之路:当代书法,敢不敢“野”一回?

肯定有人会说:用唐代标准苛求当代书家,公平吗?
确实不公平。代跃们背负的是千年积淀的重压——既要承古法,又要创新意,还要在展厅效应与艺术本真之间走钢丝。

他的作品中的精致与考究,已经是这个时代书法专业化的“最优解”了。
但如果代跃真能带着笔墨见到唐人,最有价值的或许不是问“我能不能进国子监”,而是该问一句:
“若诸公生在今日,面对展厅、市场和手机屏幕,你们,还敢这样写字吗?”

来源:城市书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