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球手机电池之王",欣旺达2024年在全球手机电池市场的市占率高达34.3%,几乎承包了苹果、华为等主流品牌的电池供应。
2025年的动力电池行业,就像一场烧钱的 "军备竞赛"。
宁德时代刚在港股募资410亿港元扩大产能,亿纬锂能、欣旺达就紧跟着递交了上市申请。
作为"全球手机电池之王",欣旺达2024年在全球手机电池市场的市占率高达34.3%,几乎承包了苹果、华为等主流品牌的电池供应。
但就在它冲刺港股的关键节点,2025 年半年报却爆出了大问题:营收涨了12.82%,实际利润反而跌了近30%,还有160多亿的货款没收回来。
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己的钱袋子越来越紧张,欣旺达这场上市 "赌局",到底能不能成?
打开欣旺达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你会发现数据看得让人迷糊,营业总收入269.85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12.82%,看上去生意越做越大。
但扣除特殊情况后的净利润只有5.83 亿元,反而跌了28.03%,到了第二季度,利润跌幅更是扩大到近40%。
这种 "增收不增利" 的怪现象,在细分业务里更明显。
作为第二大收入来源的电动汽车电池,虽然营收涨了22.63%,但每卖100块钱只能赚9.77块,比去年少赚了1.89 块。
增速最快的储能业务毛利率直接跌了7.86个百分点。算下来公司整体的赚钱比例从去年的16.59% 降到了15.79%,到第二季度更是跌到了14.88%。
跟同行比欣旺达的盈利水平差得更远。就算是同为二线的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毛利率也能达到15%左右。
更让人意外的是欣旺达上半年的净利润率只有0.91%,也就是说卖100块钱的东西,到手利润还不到1块钱,这跟它 "手机电池龙头" 的地位完全不匹配。
利润上不去,核心是 "量价齐跌" 在作祟,卖得越多反而可能亏得越多。
欣旺达的利润困境其实是 "老本行做不动,新业务不赚钱" 的无奈。
它靠手机电池起家,2011年就挤进苹果供应链后来坐稳了全球手机电池第一的位置,笔记本和平板电池也能排到全球第二。
但消费电子市场早就饱和了,2022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两年下跌,就算2024年有所复苏,欣旺达30%以上的市占率也很难再突破,相当于撞到了 "天花板"。
为了找出路欣旺达早在2008年就盯上了动力电池,还选了条差异化的路不跟宁德时代、比亚迪抢纯电汽车(BEV)的生意,专攻技术要求更高的混合动力汽车(HEV)电池。
好在功夫没白费,它连续三年拿到中国HEV市场装机冠军,2024年全球份额达到 9.2%,排到了行业第二,还靠这项技术拿到了理想、大众等车企的订单。
可这条差异化路线也有短板,HEV和增程式(EREV)电池的市场太小了,跟纯电电池的 "主航道" 没法比。
2024年欣旺达动力电池总出货量虽然首次冲进全球前十,但市占率只有2.1%,品牌影响力还不如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这些同行。
更要命的是这项业务一直在亏钱,2022到2024年累计亏了近50亿,2025 年上半年又亏了 4.3 亿,成了公司的 "失血点"。
比不赚钱更头疼的是欣旺达的 "纸面富贵" 越来越多。
2019年的时候客户欠它的钱才51亿,到2024年就飙到了160.79亿,增长速度比营收快多了。
这意味着它卖出去的很多产品都是 "赊账",钱没拿到手成本已经先垫出去了。
为啥要允许客户赊账?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二线电池厂商没话语权。
宁德时代能靠技术和规模拿到预付款,欣旺达为了抢订单,不仅要卖得便宜,还得给车企更长的付款周期。
这样一来不仅有收不回钱的风险,公司的现金流也被拖得很紧,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已经升到了 63.44%。
可就算缺钱欣旺达还得不停砸钱建工厂。到2025年3月,它已经有25个生产基地在运营或建设,其中6个在印度、匈牙利等海外国家。
这些工厂都是烧钱的主从2018年到现在,它通过定增、发可转债已经募资75.9亿,还是填不上窟窿。
2023年想把动力电池业务分拆上市,也因为业绩太差没成功。现在行业又迎来了新技术竞赛,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成了新战场,宁德时代已经把港股募资的大部分钱投向新技术研发。
欣旺达要是跟不上很快就会被甩开。
欣旺达赴港上市确实有现成的成功案例。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时认购倍数达到120倍,募资410亿港元,不仅解决了扩产资金,还提升了国际知名度。
对欣旺达来说募资能直接帮它建海外工厂、搞技术研发,还能优化财务状况,毕竟现在160多亿的应收账款压得它喘不过气。
海外市场也是个大诱惑。它在匈牙利建的基地,正好能对接欧洲车企的需求,规避贸易壁垒。
要是能借助港股的国际资本平台,说不定能拿到更多像大众、雷诺日产这样的海外订单,把HEV 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
东吴证券就预测,随着新客户放量,它的动力电池亏损下半年能持续收窄。
但港股投资者可不傻他们最看重的是 "能不能持续赚钱"。欣旺达动力电池连续三年亏损,净利润率还不到1%,跟宁德时代一天赚1.7亿的水平差太远。
而且亿纬锂能也在抢港股的融资名额,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盈利前景更清晰的公司。
现在动力电池价格已经跌到了历史低点,虽然二线厂商靠着车企 "二供" 的需求份额在增长,但长期来看,等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头部企业很可能重新整合市场,欣旺达要是拿不到足够资金突破技术,还是会被挤压生存空间。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