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速记:48 h内先让肠干活,3 d内别让肠累死;热量先少后多,蛋白先慢后快;休克、腹内高压、高炎症——先停、先减、先观察。
Take-home Message(一句话带走)
速记:48 h内先让肠干活,3 d内别让肠累死;热量先少后多,蛋白先慢后快;休克、腹内高压、高炎症——先停、先减、先观察。
理解:对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应在48 h内开始,方式选择肠内营养(EN),但在早期1~3 d,应限制热量与蛋白给予,3~5 d采取渐进式喂养,4~7 d达标,是比较安全的策略。
柯路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重症患者的病程分期和代谢特征
重症患者病程的急性期,机体以分解代谢为主,后急性期逐步过渡到合成代谢为主。
危重症早期,机体自身产生大量“内源性热量”(糖异生、糖原分解、脂肪分解),如果此时外源性营养给予过多(>20 kcal/kg),极易造成“过度喂养”。
“早喂”是对的,但“猛喂”是错的
ESPEN,2018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建议,除“过夜即走”的外科患者,ICU停留时间>2 d、机械通气、感染、慢病重症均应在48 h内启动营养,EN优先。
NUTRIREA-3,2023
NUTRIREA-3(2023,)研究提供了高等级证据,表明危重患者在早期过于激进的喂养会导致患者临床预后变差。该研究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据,或将改变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营养实践模式。
表1 NUTRIREA-3研究概况
表2 NUTRIREA-3主要结局
结果显示,早期低热量低蛋白喂养并未导致90 d死亡风险上升,反而有所降低。
主要死因包括胃肠不耐受、肠道水肿/腹腔内高压、高氨血症、高尿酸血症。但低热量低蛋白营养策略带来了其他重要临床益处,包括更快达到准备转出ICU的状态(恢复加快)以及显著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如呕吐、腹泻、肠缺血)和其他代谢并发症(如低磷血症、高血糖)。
结论:EEN(早期EN)≠激进EN,即早期≠足量,“渐进式低剂量启动”成为新共识。
FRANS,2023
FRANS是一项前瞻性队列(=3996),主要结局为:与延迟营养组相比,早期营养组(48 h内启动喂养)D28死亡率增加22%, 1.22(1.05~1.42)。且年龄
FRANS研究者表示:“我们观察到的早期肠内营养(EEN)增加死亡率,很可能是因为‘喂得太快、喂得太多’,而不是‘喂得早’本身有错。”该研究再次印证急性期“足量即有害”——48 h内启动没错,但“足量”需等到72~96 h以后,先让代谢风暴过去,再谈“补”。
Clinical Nutrition,2018
蛋白补充需要“慢热”——前3 d<0.8 g/kg,第4~7 d提升至≥0.8 g/kg,6个月死亡率最低。
“渐进式”喂养路线
2019年提出的“重症全程渐进式喂养路线图”,急性期(D1~4)先“饿一点”,70%热量、1.3 g/kg蛋白;进入恢复期(D5以后)再“补回来”,最高150%热量、2.0~2.5 g/kg蛋白,有助于保留更多肌肉,改善身体机能。
根据2022年欧洲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调研证实,ICU前2周给予“83%热量+65%蛋白”的ESPEN目标(即热量15 kcal/kg+蛋白1.0 g/kg)即可获益;刻意追求热量/蛋白早达标并无额外好处,反而“慢爬坡”更安全。
如何实现个性化营养
ESPEN曾对估算静息能量消耗(REE)预测公式的准确率作出过评价称,基本所有REE的准确性都<20%,只有间接测热(IC)才算“金标准”,故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IC测定才是最优选择。
在无法进行IC测定时,推荐先选择低热量70%,而非100%。
而ICU床旁生物电阻抗(BIA)测出的去脂体重(FFM)看似能计算REE和蛋白量,实则被水肿和炎症严重干扰,真用到重症患者身上,并不比传统公式好多少。
临床建议
一、“安全启动”建议
注:GRV为胃残余量,CRP为C反应蛋白
二、哪些人群需要“踩刹车”?
未控制休克:ESPEN推荐延迟EN,先纠正休克。
肠道水肿/腹腔内高压:减剂量或暂停,考虑PN过渡。
严重胃肠水肿/高氨血症:立即下调EN,排查肠系膜缺血。
三、监测指标与“个体化”抓手
来源:围术期医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