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假期,有远客来。妻子排好菜谱,总觉得少个特色菜。自言自语地说:“菜真是弄不好。再烧个什么菜呢?”她突然眉开眼笑:“对了,给你们做个栗子烧鸡。”不时不食。金秋时节,板栗正当时,这道时令佳肴,定会成为秋日餐桌上的美味之选。
潮新闻客户端 罗松巍
国庆假期,有远客来。妻子排好菜谱,总觉得少个特色菜。自言自语地说:“菜真是弄不好。再烧个什么菜呢?”她突然眉开眼笑:“对了,给你们做个栗子烧鸡。”不时不食。金秋时节,板栗正当时,这道时令佳肴,定会成为秋日餐桌上的美味之选。
妻子选来上好的土鸡,这样的鸡皮下脂肪少,口感肥而不腻,冲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备用。起油锅,姜蒜爆炒,倒入鸡块,煸炒至表面微焦,加老抽生抽冰糖上色,然后加开水焖至鸡肉软烂入味,最后大火收汁。栗子需在收汁前十多分钟放入,这样的栗子颗颗饱满,不烂不糊,刚好粉糯。鸡块里裹着栗香,板栗中饱吸鸡汁,咸鲜香醇,回味无穷。
我区所前镇是著名的板栗种植基地,品种以大红袍中熟种、和魁栗为主,是栗中上品,果肉紧实、生食脆甜、熟食粉糯。白露一过秋风起,勤劳的村民,早早地就把第一茬板栗摆上了街头,我们比其他地方可以更早更新鲜地享用这秋日独有的栗香味道。
现在你到所前去,只见树势强健、树冠开张的板栗树,长满山坡,绿莹莹的栗球像小刺猬一样挂满枝头。喜欢板栗的小朋友,可以去参与打板栗的活动,拿起一根长杆,朝着那裂开口子的小刺猬球打去,“噼里啪啦”栗蓬应声落地,滚进草丛。笑着叫着把它们捡起来,用脚踩,用剪刀剪,用牙齿咬,让栗苞爆裂,暗红的栗子滚出来。这时的生板栗最嫩,水分饱满,嘴里嚼一下,脆甜细腻,清香四溢,有人就喜欢这一口生吃。捡回满满的一篮栗球,放几天,等到青涩退去,染上深褐色,板栗就完全成熟了。这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板栗的身影了。糖炒栗子的锅具又搬出来了,刚炒出来的栗子,热乎乎的,软软糯糯,那一股温暖、香甜、焦糖味浓郁的气息弥漫了街头尾巷。
板栗被誉为干果之王,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可以生吃、风干吃,也可以做成板栗糕、板栗饼等糕点,糖炒板栗、板栗烧鸡,板栗红烧肉、板栗莲子甜羹等,更让人垂涎欲滴。以前每到这个时节,父母都会铺开一桌子生栗子,像做一个大工程,忙一个上午,一个用剪刀剪,一个用手剥,在那种老式的很大的搪瓷杯里,给我们剥出满满一杯黄澄澄的栗子果,叫我们带回家。现在再也享用不到这种幸福了。
板栗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栗子性味咸、温、无毒,归肾、脾、胃经,主治腰脚无力、补肾强筋,生食或煨食可缓解肾虚症状。板栗生长在矿物质含量较多的土壤里,富含多种矿物质,尤其是含钾量高,苹果是水果中含钾量比较多的,但是板栗比苹果还要高4倍,每百克含440毫克,常吃板栗,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苏轼晚年身患腰腿痛的毛病,他每天早晚,把新鲜的栗子放在口中细细咀嚼,直到满口白浆,然后再慢慢吞咽下去,收到了很好补益治病的效果,苏东坡为此特赋诗:“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粟旧佳方。客来此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南宋陆游一生坎坷,却能活到85岁高龄,他曾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喜欢吃栗子,深谙栗子的养生作用,晚年齿根浮动,常食用栗子治疗,在诗中写道:“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板栗在古代竟然是爱情的信物。《诗经》中有一首《东门之墠》的诗:“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以栗子为背景,表现了咫尺天涯难以接触的相思。也许板栗果实圆润饱满,果仁香甜,则隐喻情感的醇厚与甘美;外壳坚硬带刺,其“刺”既象征保护,又暗含“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矜持,与爱情有相似之处。《诗经》中还多次提及栗树,如《秦风·车邻》用“隰有栗”描绘自然景观,同时暗含男女情感互动的背景。三国时期文人陆玑写的《毛诗草木鸟虫疏》记载,“栗木可制琴瑟”,暗示栗子情感交流的媒介作用,用栗子传递思念。《周礼》规定婚恋需遵循礼制,而板栗作为自然馈赠,成为突破礼制束缚的情感纽带。这样一看,板栗还是自由爱情的象征。
客人吃完饭后,点评一桌子的菜,最香的还是板栗烧鸡。这甘甜浓香又有情有义的果子,真是金秋十月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秋日,如果少了板栗的香甜,我们生活的温馨与美好也好像缺了一块。吃一颗栗子,仿佛吃一口秋天,悠远绵长,回味无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