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一条消息震动商界:宗馥莉,正式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这可不是普通的人事变动,而是一场家族、资本与品牌控制权的“终极摊牌”。
10月10日,一条消息震动商界:宗馥莉,正式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这可不是普通的人事变动,而是一场家族、资本与品牌控制权的“终极摊牌”。
更戏剧性的是,宗馥莉的叔叔、老娃哈哈人宗泽后,在朋友圈连发长文,痛心疾首:“她被水军害了,越走越远,已经无法回头。”
这话一出,网友直接炸了:
“自己人不帮自己人,反倒帮外人说话?”
“吃里扒外,不配当叔叔!”
一场家族内斗,瞬间升级为全民围观的“大戏”。
宗泽后说了啥?总结起来就两点:
第一,你太刚了。
接班不该想着“大刀阔斧改革”,而该先“做好事、做慈善”,赢得人心。你却“火力全开,锋芒毕露”,应了那句“刚易折”。
第二,娃哈哈不是你家的。
国家是大股东,你只是“职业经理人”,得“夹着尾巴做人”。
这话听着像长辈唠叨,但句句戳中要害。宗馥莉接手后,动作迅猛:清理家族企业、整合销售渠道、把天猫旗舰店换成自己人运营……
雷厉风行是爽了,但也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更关键的是娃哈哈46%的股份,握在杭州上城区国资手里。你再是宗庆后女儿,也得按规矩来。
可宗馥莉似乎想“另起炉灶”,推新品牌“娃小宗”,甚至想把“娃哈哈”商标转移到自己公司。这哪是接班?这是“分家另过”。
宗泽后说“水军害了她”,意思是:宗馥莉被团队和舆论裹挟,听不进劝,越走越偏。
可网友不买账:
“水军是谁请的?不就是你们宗家自己人?”
“现在倒打一耙,装什么清高?”
其实,哪有什么单纯的“水军”?这背后是资本、控制权、遗产分配的复杂博弈。
宗庆后去世后,21亿美元海外信托成了“火药桶”。宗馥莉被三名亲属在杭州、香港两地起诉,争夺继承权。
香港法院还下了禁令:宗馥莉不能动用相关账户的钱,还得交代每一笔钱的去向。
一边打遗产官司,一边想掌控“娃哈哈”品牌,还要应付国资股东的质疑……
这压力,换谁都得“刚”起来。这是问题的核心。很多人以为娃哈哈是“宗庆后一手创办的,当然是宗家的”。
但现实是:娃哈哈集团,国资持股46%,是第一大股东。宗家加起来还不到54%。
过去,宗庆后威望高,国资“只分红不插手”,企业实际由宗家掌控。可现在,宗庆后走了,国资能一直当“甩手掌柜”吗?
今年年中,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已明确表态:成立专班,介入处理宗庆后遗产纷争。这信号再明显不过:国资要下场了。
而宗馥莉推“娃小宗”,等于绕开娃哈哈集团,用自己控制的宏胜集团另起炉灶。表面是品牌升级,实则是试图绕开国资,实现“事实独立”。
可问题是:“娃哈哈”商标在集团手里,你拿什么用?
宗馥莉能力毋庸置疑。她执掌的宏胜集团,年营收几百亿,远超“空壳化”的娃哈哈集团。她本人也被誉为“二代接班最成功典范”。
但她错就错在:把企业管理当成了家族事务。她忘了,在中国,尤其是涉及国资的企业,“人情”永远要让位于“规则”。
你再能干,也得尊重股东结构;你再有情怀,也得按程序办事。否则,再大的功劳,也会被一句“程序不合规”推翻。
最后,宗泽后说了一句很清醒的话:“娃哈哈不是宗家的,是80、90后共同记忆的品牌。”
这话对极了。
娃哈哈的真正价值,不在商标,不在工厂,而在几代人的童年回忆里。
AD钙奶、营养快线、纯净水……这些不是商品,是情感。
现在,宗家内斗、资本博弈、商标争夺,闹得沸沸扬扬。可消费者只关心:那个熟悉的娃哈哈,还在不在?
希望这场纷争的结局,不是“谁赢了”,而是娃哈哈,别丢了它的味道。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