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前,围绕转基因技术的舆论场中,曾流传着一套极具煽动性的说法:“巴西、阿根廷种转基因大豆,土地会被摧毁,农民会沦为跨国公司的奴隶,国家经济终将被掏空。” 彼时,不少反转基因人士将这两个南美国家奉为“反面教材”,用类似祥林嫂反复诉说苦难的方式,在各类平台循环传
多年前,围绕转基因技术的舆论场中,曾流传着一套极具煽动性的说法:“巴西、阿根廷种转基因大豆,土地会被摧毁,农民会沦为跨国公司的奴隶,国家经济终将被掏空。” 彼时,不少反转基因人士将这两个南美国家奉为“反面教材”,用类似祥林嫂反复诉说苦难的方式,在各类平台循环传播这些未经证实的谣言——有的配图是所谓“板结龟裂的农田”,有的引用“农民被迫自杀”的虚假案例,将转基因技术描绘成足以摧毁农业根基的“洪水猛兽”,让不少人对这项技术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与抵触。
然而,现实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如今的巴西和阿根廷,早已成为全球转基因大豆产业的“优等生”。巴西通过推广抗除草剂、抗虫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将曾经的热带荒地改造成高产农田,大豆年产量从2000年的不足5000万吨飙升至如今的1.5亿吨以上,稳居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每年通过大豆出口赚取数百亿美元外汇,直接带动了农业加工、物流、贸易等上下游产业的繁荣,数百万农民因规模化种植实现了收入翻倍。阿根廷更是凭借转基因大豆,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大豆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近三分之一,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那些当年被渲染得“惨不忍睹”的“悲剧场景”,早已被一望无际的金色豆田、现代化的收割机械和农民脸上的笑容所取代。
更值得深思的是,即便事实摆在眼前,部分反转基因人士依旧沉浸在过去的谣言里。他们选择性忽略巴西、阿根廷农业经济的亮眼数据,无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继续在网络上重复着多年前的论调,将两国农业的成功归因于“短期利益”,将转基因技术的贡献斥为“虚假繁荣”。这种罔顾现实、拒绝更新认知的态度,就像抱着陈旧地图寻找新大陆,既无法解释南美国家的发展现状,也让公众难以客观认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价值——事实上,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批准种植或进口转基因作物,经过数十年的实践验证,其安全性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机构的认可,而巴西、阿根廷的案例,正是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谣言的破灭往往需要时间,但认知的更新不该被情绪裹挟。当“毁国论”早已被现实击碎,更理性的态度,或许是跳出非黑即白的对立,从科学证据和实际效益出发,重新看待转基因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效率中的作用——毕竟,农业的发展需要尊重科学,而非沉溺于过时的谣言。
来源:怀疑探索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