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60岁的农民,收入碾压大学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7:52 1

摘要:暴哥所说的衰败并非经济——物质条件上,农村真的日新月异,平整的柏油路,敞亮的路灯,越建越漂亮的房子,还有那城里人都有的家电设备——衰败的是人气,留守的都是老人或极少数农村妇女,多年来都没有新的面孔出现(大龄男青年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而新增的为数不多的娃娃也都

暴哥先说明,只是个案,不具备普遍性,但勤劳致富放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依旧是一盏明灯。

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堵车后,暴哥在这个国庆又回老家了。老家年年回,感受也一样:农村在衰败,肉眼可见的衰败。

暴哥所说的衰败并非经济——物质条件上,农村真的日新月异,平整的柏油路,敞亮的路灯,越建越漂亮的房子,还有那城里人都有的家电设备——衰败的是人气,留守的都是老人或极少数农村妇女,多年来都没有新的面孔出现(大龄男青年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而新增的为数不多的娃娃也都去了城里读书了。

这些就不多说了,全国农村应该一个样,暴哥老家贵为鱼米之乡,可能情况还不是最糟糕的。

人气的荒凉,是暴哥在老家看到的底色。但对于极少数有头脑,又勤劳的人来说却也是机会。

暴哥四叔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庄稼汉,年近60岁,但依旧有一身使不完的蛮力。

年轻时,因为村里人多地少,就开始出去跑船(暴哥隔壁县有一个历史1300多年的窑场,早年四叔通过小货船将陶瓷沿着湘江北上,进入洞庭湖后,运到长江流域的各个县城,售卖)。

随着公路和铁路等运输行业的发达,小本生意的船运就基本没有生存空间,但四叔凭借自己“活络”的头脑,在老家跑拖拉机,给农村里那些在外面赚了钱回老家修房子的人,运送水泥砂石等建材。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一方面,年轻人开始离开农村;另一方面,离开农村的人开始去城里定居了。不但建房子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田也开始无人耕种。

四叔,凭借自己使不完的力气,开始承包其他人的留下的田地。

年复一年,到今年为止,我们村80多亩田,一半已经被我四叔承包。在这次交流中,四叔给我算了一笔账。

1、水稻两季,平均下来一季收入在3到4万元(40亩地,扣除农药种子化肥和收割后,毛利也就6、700元一亩,年成差可能会稍微再少点),一年总收入5、6万左右。

2、翻田收入(播撒种子前需要用机械把土打烂),一季在1万多左右,多少全靠自己的勤劳程度,干的多拿得多,有时候为了抢时间可能那几天是没日没夜的干,全年收入在3万左右。因为工作效率相对固定,这部分收入也相对稳定。

3、农闲时,继续跑跑拖拉机(农收季节生意更好),和干干其他活,虽然不稳定,但一年也有一个不错的2、3万收入。

四叔说他从来没有认真算过一年到底能赚多少,但一年保底10万以上。

按照四叔那朴实的性格,10万肯定说少了,我估计除掉家庭所有开支(两个孙子的生活读书等一切费用都是我四叔在支出)一年应该能存个10来万。

一个60岁的老人,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一门吃饭的手艺,凭借一身力气年存10万,就是当下的非顶级名校的大学生也是碾压级的存在。

很多人可能会说,大学生会越赚越多,四叔由于年龄也只会越赚赚少。

至少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未来几年内,是不太可能有超过的机会,更何况还会失业风险。

在这里暴哥补充一单,四叔绝大部分收入都是来自农忙的那几天,一年下来不超过1个月。

如果按照单位时间效率计算,也是妥妥的月入近10万,但辛苦也是真辛苦,赚的其实就是力气钱。

聊天中,四叔悄悄透露,明年还将承包隔壁村和自己村别人不再打算种的地。另外,还打算买一台无人机(据说是大疆,他们的当地销售已经邀请四叔去参加他们的下半年的产销会),投入在5万左右。一方面,自己种地多了,用无人机打药、施肥、播种,效率会更高。

自己效率高了,多出的功夫也可以用无人机顺带帮帮其他种植户。

这又是一笔收入不错的副业。手脚快点,操作熟练后一年少说也有个一两万,当然了三万也不是不可能。

农村人吃喝住行都是自己的,多出来的都是纯收入。

聊到最后,暴哥突然在想,不知道自己到了60岁还不不能年入10万!

差点忘了,现在种地国家还有补贴,而且一年比一年多,地越多了几补贴的也越多,这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来源:暴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