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这股市,说出来真有点魔幻——打开财经新闻,全是机构吹AI概念股,说“这是下一个十年风口”,好像买了就能躺着数钱;可我前几天跟一个在华尔街做投研的朋友聊天,他说他们团队早把手里的热门AI股抛了不少,换成了“一半敢搏、一半稳当”的组合。你别觉得是他们瞎折
2025年这股市,说出来真有点魔幻——打开财经新闻,全是机构吹AI概念股,说“这是下一个十年风口”,好像买了就能躺着数钱;可我前几天跟一个在华尔街做投研的朋友聊天,他说他们团队早把手里的热门AI股抛了不少,换成了“一半敢搏、一半稳当”的组合。你别觉得是他们瞎折腾,其实是这群人在防一个大雷:AI这泡沫,快吹不动了!
你真以为现在冲AI股能赚?我给你扒组实打实的数据。标普500今年确实天天创新高,看着热闹,但花旗刚发的报告把底给揭了:过去5年这指数涨的钱,有一半都是靠成长股撑起来的,而这些成长股里,十有八九都跟AI沾边!现在这些股票的估值,已经飙到历史高位了,就像菜市场里吹到最大的气球,稍微碰一下都可能炸。那些天天在直播间喊你“all in AI”的人,要么是自己没看透风险,要么就是等着咱们散户接盘,你可别当那个冤大头。
面对这局面,华尔街这群老狐狸没慌,反而拿出了压箱底的“杠铃策略”——说直白点,就是把手里的钱分成两半,一半投那些可能赚大钱但风险高的,一半投那些稳得像存银行似的,就算高风险的那部分亏了,稳的这边也能兜住底,不至于血本无归。现在圈子里最火的有3种玩法,咱们普通股民照着看,至少能避开不少坑:
先说花旗的招,专门盯着“成长股+周期股”。他们团队分析说,现在市场就两个可能:要么AI真能一直拉动经济,那手里的成长股还能接着涨;要么经济软着陆,到时候价值股、中小盘股就该发力了。把这俩捏在手里,不管市场往哪走,都能占一头。不像咱们身边有些散户,满仓追着AI股跑,天天盯着K线图,一旦风向变了,连割肉的时间都没有,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钱亏没。
美国银行更直接,干脆搞“AI+大宗商品”的组合。他们在报告里一点不藏着掖着,直接说现在的AI股就是“泡沫”,但泡沫没破的时候也能赚一波,所以一边拿着AI股“博点收益”,另一边赶紧配点大宗商品这类便宜的周期资产“防翻车”。你可别小看大宗商品,现在通胀的领先指标已经在往上走了,这东西可是抗通胀的老熟人,比把钱全砸在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里靠谱多了——至少大宗商品是真能用到实处的东西,不像有些AI股,连盈利模式都没摸清。
还有两个大佬的玩法更实在。洛克菲勒国际的Ruchir Sharma,早就警告美国股市是“所有泡沫之母”,他的策略是“美国AI股+外国非AI股”。意思很简单:想赚AI的钱可以,但别把鸡蛋全放美国一个篮子里。你看现在欧洲、东南亚不少国家的优质股,估值还挺低,业绩也稳,多看看这些,既能分散风险,还能避开美国过度依赖AI的坑——总不能全世界的钱都靠AI赚吧?
最让人佩服的是经济学家戴维·罗森伯格,他直接搞“债券+黄金”的组合,今年到现在居然涨了25%,比标普500指数的14%还高!你知道现在大多数人怎么想吗?都觉得国债和黄金“不赚钱”,手里有这俩的都在往外抛,可人家偏偏反着来,靠着这策略在泡沫里稳稳赚了一笔。这就跟买菜似的,别人都抢着买的菜可能贵还不新鲜,反而没人要的菜,可能又便宜又好,关键得有自己的判断。
说到底,现在的股市就像一场热闹的派对,AI是舞台中央最靓的仔,周围全是欢呼的人,但再热闹也有散场的时候。华尔街大佬们的“杠铃策略”,不是让你跟着瞎起哄,而是教你“一手抓机会,一手防风险”。咱们普通人炒股,别光听别人说哪个股好,也别天天刷着财经博主的分析就跟着买,多想想自己能承受多大风险——毕竟能在股市里长久活下去的,从来不是最敢赌的,而是最会保稳的。你要是连亏多少钱会睡不着觉都不知道,那还是别随便跟风炒热门股了。#上头条 聊热点##股市分析#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经验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萌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