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暗中派遣聂壹为间谍,逃到匈奴那裹,对单于说:“我能够杀掉马邑的县令、县丞,以马邑城向您投降,这样财物便可尽得。”
暗中派遣聂壹为间谍,逃到匈奴那裹,对单于说:“我能够杀掉马邑的县令、县丞,以马邑城向您投降,这样财物便可尽得。”
单于很亲信他,觉得他说得有理,便答应了他。
聂壹便回来,斩了死囚的头,悬挂在马邑城下,假称是马邑城的官吏,以取信于单子的使者。说:“马邑城的高级长官都已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
于是单于穿过边塞,率领十余万骑兵进入武州塞。
这个时候,汉埋伏了车骑、材官三十余万,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裹。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由护军将军统领。
众将领约定,单于一进入马邑城,汉的伏兵就奔驰出击,王恢、李息另外从代郡专门攻击匈奴的辎重。
当时单于进入长城武州塞,距离马邑尚有一百多里,发觉其中有诈,因此引兵撤回。
塞下传说单于已经退兵离去,汉兵追至边塞,估计追不上了,王恢等将领于是就都撤兵而还。
皇帝对王恢不出击匈奴的辎重而非常生气,王恢说:“当初约定匈奴一进入马邑城,马邑的军队与单于交战以后,臣攻击他的辎重,这样才有利可图,
现在单于不入马邑而退兵,臣以三万人不能与之对抗,衹会自取败辱而已。臣固然知道回来必会问斩,但这样却可以保全陛下的三万军士。”
于是把王恢交给廷尉治罪,廷尉判他怯阵避敌,应当问斩。
王恢暗中送了千金给丞相田蚣。田蛤不敢向皇上求情,而对太后说道:“王恢最先倡议马邑诱敌之计,现在不成功而杀掉他,这是替匈奴报仇啊!”
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就把田蚜的话告诉皇上。
皇上说:“最初,倡议马邑计划的是王恢,所以发动天下士兵数十万人,听从他的计划而出击匈奴。
况且,纵使这次擒不到单于,如果王恢率领的部队突击匈奴的辎重,也许颇能有些战果,以安抚将士之心。现在如果不杀王恢,就无法向天下人谢罪。”
王恢听说了,于是自杀。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其智谋皆合于世俗取舍的标准,但都出于忠厚之心。
虽贪嗜钱财,但他所推举的,都是比他自己贤能的廉洁之士。
在梁国时推举壶遂、臧固,至它,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对他很称赞和仰慕。
即使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韩安国当了御史大夫五年,丞相旦蚣去世。韩安国兼代丞相的职务,替天子前导时坠下车,跌跛了腿。
天子想任用韩安国为丞相,派人去探望他,发现他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韩安国因病免职数月,腿伤痊愈了,皇上再任他为中尉。
过了一年多,改任为卫尉。这时将军卫青等攻击匈奴,攻破龙城。第二年,匈奴又大举入侵边境。
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驻在渔阳,安国捕掠得俘虏,说匈奴已经远远退去。便上书说,现在正当农忙时节,请求暂时停止屯军。停止屯驻才一个月,匈奴又大举进攻上谷、渔阳。
安国营壁中仅有七百多人,出营与匈奴交战,韩安国受伤,退回营地中。匈奴掠夺了干余人及牲畜财物而去。
天子大怒,派使者责备韩安国。更令他往东迁移,屯驻在右北平。因为当时的俘虏说匈奴将从东方入侵。
韩安国当初任职御史大夫及护军将军,后来稍微被疏远而降职,而新得宠且年轻的将军卫青等又有军功,更受到皇上的重用。
韩安国既被排斥疏远,在边境领军驻防伤亡又甚多,内心觉得十分惭愧。
希望有幸能够回到朝廷,却更被调往东边屯驻,心中觉得很失意而闷闷不乐。
过了几个月,生病呕血而死去。
来源:灾难在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