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SPI破3600点!半导体股狂欢,韩元贬值隐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1 17:19 2

摘要:2025年10月10日,首尔证券交易所的KOSPI指数如火箭般冲破3610点,历史上首次站上3600点大关。

2025年10月10日,首尔证券交易所的KOSPI指数如火箭般冲破3610点,历史上首次站上3600点大关。

这场中秋长假后的开盘狂欢,仿佛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戏剧:三星电子股价飙升6.07%,SK海力士暴涨8.22%,两者分别创下45个月新高与历史峰值。

而推动这场狂欢的,正是远在旧金山的一场交易。

OpenAI与AMD签署的数百亿美元芯片合作协议,如同给全球AI产业链注入一剂强心针。

资本市场的逻辑从未如此清晰。

根据OpenAI披露的规划,其“星际之门”项目对高带宽存储芯片(HBM)的月需求高达90万片晶圆,相当于当前全球HBM总产能的两倍以上。

这座突然崛起的“算力金山”,让掌握HBM核心技术的三星与SK海力士瞬间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猎物。

外国投资者连续5个交易日净买入5.5万亿韩元韩股,其中近四成流向了半导体板块

但这场盛宴背后藏着诡异的割裂。

当AI芯片股高歌猛进之际,韩国综合股指的上涨竟主要由10只成分股支撑,超过三成股票反而下跌。

这种“大象独舞、群马踟蹰”的景象,暴露了韩国经济转型的深层焦虑。

一个国家的命运,正系于几家企业生产的硅片上。

与此同时,外汇市场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剧情。

10月10日下午3点30分,美元兑韩元汇率定格在1421.0,较节前暴跌21韩元,创下五个月新低。

这波贬值浪潮源自两股寒流的夹击:日本“女版安倍”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其激进货币宽松政策引发日元暴跌,继而拖累韩元。

更致命的是,韩美之间围绕3500亿美元投资方式的关税谈判陷入僵局。

美方坚持要求韩国全额预付现金,而韩方则提议通过货币互换方案缓解资金压力

对于三星、SK海力士等出口巨头而言,韩元贬值意味着海外收入能兑换更多本币,直接提振财报表现。

但另一方面,韩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外汇储备仅4220.2亿美元,若强行支付巨额投资款,可能拖累韩元跌向1500心理关口。

这种脆弱性让人回想起2024年四季度韩元对美元暴跌10.6%的至暗时刻,当时创下了2008年以来最大季度跌幅。

分析师们注意到一个危险信号:尽管外资在疯狂买入韩股,韩元却持续承压

这种股汇背离暗示着,国际资本可能采取“买入股票、对冲汇率”的策略,其对韩国市场的信心其实包裹着深深的戒备。

当韩国芯片股在聚光灯下狂舞时,另一场资本迁徙正在暗流涌动。

10月8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历史性突破4049美元/盎司,纽约黄金期货更是一度触及4071美元。

这场贵金属狂欢迅速波及亚洲市场:中国央行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9月末储备量达7406万盎司;A股市场黄金概念ETF单日暴涨超10%,部分产品年内收益已然翻倍

黄金与科技股齐飞的奇观,揭示了全球资本的分裂性。

一边是对AI革命带来的无限憧憬,另一边是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深切恐惧

美国政府的部分停摆、美中贸易摩擦升级、欧盟对钢铁进口设限……

这些风险事件让投资者既不愿错过科技浪潮,又急于寻找避险港湾。

于是,资金同时涌向代表“未来”的芯片和代表“永恒”的黄金,构成2025年最矛盾的资产配置图景。

黄金分析师姚曦点破关键:“美联储备9月启动年内首次降息,点阵图预示可能降息75个基点,实际利率下行成为金价最直接的推进剂。”

而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全球正从单极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储备格局演变,黄金作为“无国籍货币”的价值被重新发现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韩国经济自身显露出复杂面相。

尽管KOSPI指数年内涨幅超过50%,但从6月初李在明总统上任后才真正加速,期间涨幅约30%。

这种政策驱动型牛市,使得市场对政府举措的敏感度空前提高。

半导体行业的乐观数据背后藏着隐忧。

KB证券分析师李恩泽判断:“半导体业绩改善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全球芯片厂商进入补库存周期。”

但iM Securities则警告,特朗普可能对半导体征收的新关税存在不确定性,若付诸实施,“提前购买需求可能骤减”。

更严峻的是,韩国券商Daishin Securities发现,科技股涨幅“已远远超乎市场预期”,获利了结压力正在累积。

与此同时,韩国央行陷入两难困境。

花旗经济学家金振旭预测,央行可能在10月降息25个基点,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

但此举可能加剧两大风险:首尔房价2024年已上涨7.2%,家庭债务占GDP比重高达93%,降息可能重新点燃房地产泡沫。

面对韩国市场的疯狂,国际投行与本土机构展开了多空博弈。

摩根士丹利发布激进预测,认为KOSPI指数将在12个月内突破4000-5000点区间。

其逻辑基于三重动力:韩国支配结构改革提升企业估值、AI革命推动半导体超级周期、政策催化持续发酵。

本土分析师们则戴着镣铐跳舞。

新韩证券卢东吉强调:“10-11月财报季将支撑大盘,半导体板块强势可弥补其他板块疲软。”

而韩国投资证券金大俊则警惕:“韩元贬值压力沉重,势必影响外资流入。”

这种分歧体现了两种视角的差异,国际资本关注产业叙事,本土资金更重视资金流动现实。

最具警示意义的信号来自技术层面。

尽管外资连续净买入,但韩国股市的上涨广度持续收窄,波动率指数却悄然攀升。

这种技术特征与2024年初的AI泡沫前夜惊人相似,让人不禁怀疑:当前是牛市开端,还是狂欢尾声?

韩国市场节后的表现,实则是全球资本格局重构的缩影。

当黄金与科技股同涨、韩元与股指背离成为新常态,传统资产配置理论正在失效。

取而代之的是“杠铃策略”,投资者同时押注高风险成长资产与零风险避险资产,放弃中间地带。

对韩国而言,这场考验才刚刚开始。

其经济命脉系于半导体出口,但根据欧盟最新提案,韩国钢铁出口可能面临50%的关税,这是其第二大海外市场。

同时,美国对中国-linked船舶征收新港口费,可能间接冲击韩国航运业。

这些贸易壁垒与芯片行业的繁荣形成讽刺对比,凸显韩国经济的脆弱平衡。

央行政策制定者同样面临艰难抉择。

若跟随美联储降息,可能引发资本外流;若按兵不动,则会被强势韩元扼杀出口复苏嫩芽。

或许正如花旗报告所言:“韩国央行在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间的平衡,将决定这场货币博弈的结局。”

当三星电子股价冲破9万韩元,当韩元汇率跌至1420关口,当黄金价格突破4000美元,作为世界经济的金丝雀,韩国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情绪的试纸。

这场由AI革命点燃、被货币政策催化、受地缘政治扭曲的资本盛宴,既展示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可能,也暴露了依赖单一产业的系统性风险。

在数字黄金与真黄金的交映中,韩国经济的未来图景逐渐清晰:要么乘着AI浪潮跃升为发达国家新范式,要么在产业单一性与资本波动性的双重夹击中经历艰难转型

而答案,或许就藏在当前这轮狂飙突进的行情基因里。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