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封的天策上将多离谱?李世民22 岁掌半壁江山,玄武门早注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7:22 2

摘要:在这之前,李世民已经拿满了“战功KPI”:19岁打浅水原之战,用“坚壁诱敌”的计谋,把西秦薛仁杲的数万骑兵耍得团团转,最后一战平定陇西;20岁打美良川、雀鼠谷,一天之内八场恶战,追着宋金刚的军队打,俘斩数万人,硬生生收复了并州;到了22岁,他打出了千古名战,虎

李渊实在“封无可封”隋末的战场,是李世民的“秀场”。可打胜仗太多,也给李渊出了个难题,该给二儿子封什么官?

在这之前,李世民已经拿满了“战功KPI”:19岁打浅水原之战,用“坚壁诱敌”的计谋,把西秦薛仁杲的数万骑兵耍得团团转,最后一战平定陇西;20岁打美良川、雀鼠谷,一天之内八场恶战,追着宋金刚的军队打,俘斩数万人,硬生生收复了并州;到了22岁,他打出了千古名战,虎牢关之战。

这一战有多神?他带着3500玄甲军,一边围堵王世充的洛阳城,一边迎战窦建德的十万援军。玄甲军是他的“王牌杀器”,一身黑甲配长枪,冲刺时像黑云压阵。

李世民亲自带队冲阵,坐骑被射倒三次,换马再冲,最后不仅击溃了十万大军,还生擒了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一战直接统一北方,帮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

战后论功行赏,李渊犯了难:封王?李世民已经是秦王了;封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可他的功劳早超了三公。

思来想去,李渊干脆“造”了个新官,天策上将,位在三公、诸王之上,仅次于皇帝和太子。

更离谱的是这官的“权限”:除了头衔,李世民还拿到了“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相当于现在的“北方战区司令+陕川甘宁四省省长”;兼任“左右武侯大将军”,管着首都警备队;最狠的是“许自置官属”,可以自己建“天策府”,招揽人才当手下。

后来凌烟阁24功臣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秦叔宝,大多是天策府出来的。这哪里是封官?简直是给了李世民一个“国中之国”。

22岁的他,手里有兵、有地盘、有智囊团,太子李建成看在眼里,能不慌吗?

很多人觉得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突然下手”,可事实上,长安城里的暗斗早持续了好几年。李渊不是没察觉问题。

他曾想过“和稀泥”,劝李世民:“天下是你打下来的,我本来想立你当太子,可你推辞了;建成是长子,当太子这么久,我也不忍心换。不如你去洛阳,陕以东都归你管,还能建天子旌旗,像汉朝梁孝王那样。”这话听着是“优待”,其实是把李世民往外推。

可李世民愿意,去洛阳有兵有地盘,总比在长安跟李建成互相提防强。

可李建成和李元吉当场就急了:“秦王到了洛阳,有了土地甲兵,就再也管不住了;留在长安,他就是个没兵权的‘匹夫’,想收拾他易如反掌!”李渊被说动了,这事就黄了。

可李建成没闲着,开始明里暗里下手:先是收买尉迟恭,送金银珠宝,被尉迟恭扔了回去;又派刺客去杀尉迟恭,结果刺客看到尉迟恭家门大开,躺着睡觉,吓得不敢进门;后来干脆诬告房玄龄、杜如晦,把他们赶出长安,想断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李元吉更狠,直接在李渊面前请命:“秦王手握兵权,早晚是祸害,不如我替父皇杀了他!”李渊没答应,可也没责怪李元吉,这种“默许”,让李世民彻底明白:留在长安,迟早是死。

更关键的是,长安的“人心”早偏了。李世民找李靖、李勣问计,这两位手握兵权的大将虽然没明说帮他,却选择了“中立”,不向李建成告密,就是最好的态度。

禁军统领常何,本是李建成的人,最后却被李世民收买,在玄武门设下埋伏。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带着尉迟恭、长孙无忌等十人在玄武门候着。李建成、李元吉一进门,就发现不对劲,想掉头跑。李世民一箭射穿李建成的喉咙,李元吉想反击,被尉迟恭砍死。

等李渊接到消息时,大局已定,不是李世民要反,是他再不反,就成了刀下鬼。

总有“地摊文学”说:“李世民改史书,把自己洗白了!”可稍微翻下史料就知道,这是典型的“想当然”。

按照规矩,帝王不能看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可李世民偏要看。大臣们没办法,房玄龄、许敬宗就删改了一些内容,给他看《实录》,特意隐去了玄武门之变的细节。

结果李世民看完火了:“周公还杀过管叔、蔡叔呢,我杀两个心怀不轨的兄弟,有什么好瞒的?你们把虚话删了,直接写事实!”要是真想“洗白”,他完全可以让史官把自己写成“被迫反抗”,甚至删掉弑兄的情节。

可他没这么做,反而让史官“直书其事”,这份底气,不是“改史书”能装出来的。

还有人说“李世民靠隋朝遗产”,这话更站不住脚。杨广留给李渊的,根本不是什么“基业”,而是个烂摊子。

征辽东征发700万民夫,死了大半,中原人口从4600万掉到1500万;突厥趁乱坐大,把萧皇后接走,薛举、王世充这些反王,都得向突厥称臣;长安城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李世民接手后,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贞观四年灭东突厥,让西域诸国尊他为“天策-可汗”;贞观九年平吐谷浑,把青海纳入版图;贞观十四年攻高昌,设安西都护府,打通丝绸之路;贞观二十年灭薛延陀,在漠北设安北都护府,漠南设单于都护府,唐朝的疆域,是他打出来的,不是“捡”来的。

骂李世民“弑兄逼父”的人,总拿“儒家道德”说事。

可老百姓不管这些,他们记的是贞观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记的是李世民花钱赎回被突厥掳走的汉人奴隶;记的是“参天可汗道”上68个驿站,供各国使者往来,再也不用怕突厥南下抢劫。

更难得的是,他当了皇帝后没飘。听魏徵直言进谏,哪怕被骂“昏君”也不发火;减轻赋税,让农民休养生息;完善科举,给寒门子弟一条出路。

贞观后期,各国使者来长安朝贺,最多时一次来几百上千人,这才是真正的“万国来朝”。

张大龄评价李世民:“做秦王时武功盖世,当皇帝后文治辉煌,这样的奇人,除了膜拜还能说什么?”是啊,封建帝王不是道德完人,可能让国家强盛、百姓安稳,能让中华文明再度成为世界中心,这就是英雄。

玄武门的血早已冷了,可贞观之治的暖阳,至今还照在历史的书页上。

李世民或许有瑕疵,但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完美的圣人,而是能在乱世中定乾坤,在太平中护民生的人。

来源:策略r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