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曾经在深夜对着冰箱里的蛋糕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否曾经在双十一购物车前反复纠结?别担心,这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全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难题——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的终极对决!
忍住一时诱惑,赢来一世精彩——
你是否曾经在深夜对着冰箱里的蛋糕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否曾经在双十一购物车前反复纠结?别担心,这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全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难题——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的终极对决!
一个糖果实验,看透人生结局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进行了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他们让一群4岁的孩子单独待在房间里,面前放着一块糖果。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如果能够等待20分钟再吃,就可以得到第二块糖果作为奖励;如果等不及,就只能吃一块。
结果怎么样?这些孩子的表现可谓五花八门:
2/3的孩子选择等待那额外的糖果。为了抵抗诱惑,他们各显神通——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糖果,有的开始唱歌跳舞,有的甚至尝试睡觉!
另外1/3的孩子则在研究人员离开后几乎立即将糖果塞进了嘴里。
等待的价值:12年后的惊人发现
这个实验的真正精彩之处在于12年后的追踪结果:
那些能够等待20分钟的青少年(当时已经16岁)表现出更强的自制能力,更加自我肯定和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强,性格更坚强,并且更乐于接受挑战。
而那些立即吃掉糖果的青少年则更多地表现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等特点,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
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现代生活中的"糖果实验"
其实糖果实验每天都在我们生活中上演:
1. 超前点播:成年人的"糖果测试"
还记得各大视频平台的"超前点播"吗?明明等几天就能免费看的剧情,偏偏有人愿意额外花钱提前解锁。这就像那些选择立即吃掉一块糖的孩子——无法抵抗即时满足的诱惑。
2. 负债消费:金融版的"糖果选择"
《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我国90后人群只有13.4%没有负债,其余则平均负债12.7万元。这就像选择了眼前的一块糖,而放弃了未来更多的糖果。
如何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好消息是,延迟满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以下是几个实用技巧:
1. 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不要一开始就指望自己能够等待20分钟。就像减肥时很想吃奶油蛋糕,可以先延迟一分钟再去想,让理智逐渐压制欲望。
2. 等待时转移注意力
当渴望某物时,尝试放空身心或让大脑被其他事物占据,对诱惑的渴望就会降低。就像实验中那些唱歌跳舞的孩子,他们通过转移注意力成功抵抗了诱惑。
3. 采用目标分解法
如果实在难以抵抗诱惑,可以把目标分解成几个小任务,达到标准后再满足自己。例如,想做keep锻炼五分钟,或者练习十次某种手法后再享受糖果。
4. 使用代币制度
对于孩子(或你自己!),可以建立一个奖励系统:积累一定数量的"五角星"(代表良好行为或成就)后,才能换取想要的物品或奖励。
延迟满足不是一味压抑
重要的是,延迟满足不是要完全否定即时快乐,而是要找到平衡:
区别对待要求:正当的需求应该被满足,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必要的需求才需要练习延迟满足。
避免矫枉过正:如果无论什么要求都一概拒绝,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束缚,反而不利于心理健康。
结语:今天的小等待,明天的大收获
延迟满足就像是一种心理肌肉,需要不断锻炼才能强化。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忍耐,更是一种长远规划的能力,一种为了更大目标而暂时放弃小诱惑的智慧。
无论是想保持健康体型、积累财富还是提升自我,延迟满足都是不可或缺的心理能力。下次当你面对诱惑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要现在的一块糖,还是以后的两块糖?"
记住,世界上最甜蜜的糖果,往往属于那些愿意等待的人。
你有过哪些通过延迟满足获得更大收获的经历?或者有哪些无法抵抗即时满足的趣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源:老谈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