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内蒙古通辽市某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农场技术员张伟正骑着电动车穿梭于田垄间,对讲机里传来实时指令:“第12区东北角发现虫害聚集,立即启动生物防治预案!”此时,户外温度达35℃,风速6级,但拓朋A50P自组网对讲机的语音传输依然清晰如室。这款设备正以技术突破重塑规
在内蒙古通辽市某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农场技术员张伟正骑着电动车穿梭于田垄间,对讲机里传来实时指令:“第12区东北角发现虫害聚集,立即启动生物防治预案!”此时,户外温度达35℃,风速6级,但拓朋A50P自组网对讲机的语音传输依然清晰如室。这款设备正以技术突破重塑规模化农场的巡查效率,让传统农业的“耳目”升级为智慧管理的神经中枢。
一、规模化农场巡查的通信“三大痛点”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连片种植农场之一,该基地横跨20平方公里,涵盖玉米、大豆、高粱等6种作物。传统巡查通信设备在此类场景中暴露出三大核心问题:
信号覆盖的“真空地带”农田地形起伏与作物遮挡导致无线电波衰减严重,实测显示普通对讲机在1.5公里外信号强度下降70%。2024年夏季虫害爆发时,因通信中断导致300亩玉米未能及时防治,造成减产15%。环境耐受的“脆弱防线”田间作业常伴随暴雨、沙尘与极端温差。某进口品牌对讲机在首次淋雨后即出现电路故障,而高温导致电池续航时间缩短至4小时,远低于巡查人员日均8小时的工作需求。多任务协同的“信息孤岛”农场巡查需同步处理病虫害监测、灌溉调度、机械维修等12项任务。传统设备仅支持单频道通信,无法满足“植保组报告虫情”“灌溉组申请停水”“维修组请求支援”等并行需求。二、拓朋A50P的技术突围:田间生存的四大法则
1. 自组网穿透术:构建农田“通信经络”
拓朋A50P采用无线互联技术,支持32级链状组网。在通辽农场实践中,设备通过“指挥中心(基地)→移动中继(巡查车)→手持终端(田间)”的三级链路,实现5公里半径的稳定覆盖。其动态路径选择算法可在0.3秒内自动切换传输路线,确保农机作业时的信号连续性。
2. 环境适应体系:IP67防护的“田间战士”
设备通过IP67级防尘防水认证,机身采用双层密封结构与防摔设计。2025年夏季实测中,A50P在连续2小时暴雨后仍能正常工作,其1.5米跌落防护可适应农机颠簸路况。工作温度范围覆盖-20℃至55℃,满足东北地区春秋两季的极端温差需求。
3. 智能降噪系统:穿透机械轰鸣的“清晰传声”
针对田间作业常见的拖拉机噪音(达98分贝),A50P采用数字降噪技术,通过自适应滤波算法消除85%以上背景噪音。在播种现场,设备可清晰传递“种子堵塞报警”“行距偏差超标”等关键指令,误码率低于2%。
4. 超长续航与应急设计:12小时不间断的“能量核心”
标配4000mAh电池支持18小时连续工作,满足农场“全天候”巡查需求。其低电量语音提示功能可提前6小时预警,避免因电量不足导致的任务中断。在2025年7月的一次极端测试中,设备在38℃高温下持续工作14小时,性能衰减率仅5%。
三、规模化农场的实战场景:从种植到收获的全周期应用
场景一:病虫害的精准防控
在2025年玉米螟爆发期间,A50P的树状组网模式支持植保组同时管理8个监测点。当第5区发现虫情时,技术员通过组呼模式快速协调无人机喷洒组,20分钟内完成200亩区域的生物防治,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3倍。
场景二:极端天气的应急响应
2025年8月暴雨期间,A50P的网状组网功能自动激活备用链路。农场通过设备的一键报警功能,30分钟内完成200名工人的安全撤离指挥,同时调度排水设备至积水区域,避免作物受涝损失。
场景三:机械化作业的智能调度
在秋收阶段,A50P的物联网扩展功能实现设备与农机监控系统连接。当联合收割机出现故障时,系统自动通过组网对讲机向维修组推送位置信息与故障代码,使平均维修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5分钟。
四、技术演进方向:智慧农业的通信革命
随着农场向“无人化”方向发展,拓朋A50P的升级版已开始测试5G融合组网技术,可实现设备与农业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交互。在2026年规划的智慧农场项目中,设备将集成AI语音识别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自动生成巡查日志,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迈进。
在人类探索现代农业的征程中,拓朋A50P自组网对讲机以其技术韧性,证明通信设备不仅能适应复杂环境,更能成为推动农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当无人机在金色麦浪上空划出数据轨迹,这些“田间通信卫士”正默默守护着每个生长周期的安全与效率。
来源:拓朋